脉理存真

《脉理存真》,脉学著作,3卷。清代余显庭(廉斋)述订。刊于光绪二年(1876年)。余氏出身于世医家庭,于脉学素推崇元代滑寿之《诊家枢要》,谓其精约简赅,独具卓识。此书上卷即全录滑文。中卷为显庭叔祖余含辉(燕峰)对滑著30种脉象之分析。《枢要》于每脉主病论之甚精,此卷则于辨别脉象言之较详。或两两对勘,或三脉并举,并对每脉之形状、部位、形成机制、预后等细予论述,有助于对疑似脉象之鉴识。下卷系余氏对诊脉有关问题如命门、三焦、包络、大小肠、膀胱、人迎、气口等具体脉位之探讨。既遵循古经,复能采辑诸家脉说予以折衷。
名称
归属类别
成书年代
作者简介
余显廷,清代医家。字廉斋,号橘泉子。婺源(今属江西)人。家族五世多知医。叔祖余梦塘、余含辉,皆有著述。承家学,弃儒业医有年,编有《脉理存真》三卷(1876年)。首录滑伯仁《诊家枢要》及余含辉所遗《脉理》,兼述自撰之诊脉分配部位,附其父丽元(字介石)所撰《滑伯仁先生传》。
内容简介
上卷为滑寿《诊家枢要》,主要阐述脉与气血的关系,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九候脉法等。对切脉方法有较详细说明,如切脉先须调息,先识时脉、胃脉与脏腑平脉,然后观察病脉;切脉指法上要注意切指的轻重、布指疏密;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明脉须辨表里虚实四字。中卷为婺源余含辉氏之论,以类比方法阐述二十七脉特征,组合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虚实、微细、濡弱、动芤、牢革、伏散、洪弦紧、促结代、缓脉等类。下卷抄引太极图,《难经本义》五行子母相生图,《内经》分布脏腑部位图,六子应六气图,司天在泉指解图等,并附河洛精蕴数节。
流传版本
现存光绪二年(1876)慎德堂刻本、光绪三让堂刻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