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寄伏阴论

《医寄伏阴论》,霍乱专著,2卷。清代田宗汉撰,刊于光绪十四年(1888)。本书仿《温病条辨》体例,逐条阐发伏阴病与霍乱之区别,系统介绍伏阴病之原病、变证、死候、禁令、瘥后等,并附舌鉴图25帧,条理井然,抒发精详。
名称
归属类别
成书年代
作者简介
田宗汉,清代医学家。字云槎,一字瀛峤。湖北汉川人。幼习经史,旁通天星、地舆、兵家、医学之书。咸丰、同治年间,投身军政,曾任司马。平素究心医籍,光绪九年(1883)归里隐于医。用药精炼,治病多验。自同治九年至光绪十一年间(1870~1885),经反复历验,创“伏阴”说,以伏阴病乃春夏淫雨阴霾太过,阴邪伏藏孙络,至夏秋卒发。其证见先痢后呕、厥逆转筋,与先呕后痢、腹痛转筋之霍乱病不同。治当仿仲景四逆、理中、白通、吴茱萸诸汤方之法,忌猛投苦寒。
内容简介
本书列述时行伏阴总说、伏阴霍乱辨、原病、变症、死候、禁令、瘥后及《伤寒》阴病比类、《金匮》阴病比类、《伤寒》霍乱比类等,便于伏阴病与疑似症的鉴别诊断与辨证治疗。又作“舌鉴”一篇,绘有舌图,以便参验。
校注整理
本书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点校出版的古籍。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琳叶等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流传版本
现存清光绪十四年(1888)汉川著者自刻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江陵府署铅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中国医学大成》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章节目录
卷上
伏阴病目并方法
时行伏阴总说
伏阴霍乱辨
原病
变症
死候
卷下
伏阴病目并方法
禁令
瘥后
《伤寒》阴病比类
《金匮》阴病比类
《伤寒》霍乱比类
舌鉴
周宗槐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