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理宗经

《脉理宗经》,4卷。清代张郁彬(福田)辑于同治七年(1868年)。刊于光绪六年(1880年)。首卷录《内经》有关脉要、诊法之文字及张仲景脉语86条。卷2为关于脉学问题之探讨,如十二脏腑脉位分配、生理病理、奇经八脉、六淫脉法等。卷3于《濒湖脉学》二十七脉后加入大、小、疾诸脉。每脉下取经旨旧论分疏详析。先明脉象脉体,次明脉病脉证,后分寸关尺言病候,并以后世名家论脉之所长分列于下。卷4寻绎诸书,得今人所罕言者又30脉。附论七绝脉、两足脉治、妇女脉法等。
名称
归属类别
成书年代
作者简介
张郁彬,清末医家。字福田,江西武宁人。初习脉理三年,无所获,后因深究《内经》脉要诊法,又博览历代脉学名著,遂精脉理。尝辑注《脉理宗经》四卷。子寿仁(字静山)、凤鸣(字朝阳),侄选青(字香谷),均传其学。
内容简介
本书辑古今脉论,著其异同,正其得失,而以《内经》为宗,详为集注,故名。卷首附辨讹、脉字论、考证、男女异脉辨四篇短论。书中据汪訒庵《灵枢素问合纂》,辑为“内经脉要”,条陈《内经》论脉有关条文;据《素问》,辑为“内经诊候”,条陈言证、言形、言色、言声及五过四失等,以为脉诊之楷模。又据《伤寒论》,辑得“长沙公脉法”,再辑录李士材、王叔和、李时珍、朱丹溪、李东垣、滑伯仁、张景岳、吴鹤皋、蒋士吉、戴同父诸家论脉之精当者,分列于三十种脉象之下,注明其形象、主治证,均能条分缕析,以明脉之表里阴阳。卷末附内照图说。书中立论,概以《内经》之说以正诸家错讹,如褚氏谓女以左为右,以右为左,以寸为肾,以尺为心肺;赵氏谓脾土居中,左右关为脾胃而非肝胆;《脉诀》之七表八里九道,大小肠列于寸口,三焦、命门列于右尺,三部九候俱候于手而不候于头足诸说,皆据经批驳,予以辨正。
成书背景
张氏病时人每舍脉而言医,主张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因辑脉书4卷,详加注释而成本书。
流传版本
现存清光绪六年(1880)武宁张绛雪堂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