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药性分类主治

《药性分类主治》,不分卷。清代屠道和撰,刊于同治二年(1863)。本书分“药性主治”“分类主治”两篇。“药性主治”在编排体例上结合临床,按照药物的主治症聚类,仿通用药之例,以病为纲,以病类药。“分类主治”以药物功效类列药物,以功效阐释药物的具体应用,以药物的直接功效为中心,比较药物的药效机理等,对现代临床中药学“功效”专项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一定影响。

名称

药性分类主治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年代

作者简介

屠道和(1803~?)清代医家。字燮臣,湖北孝感人。业儒,道光二十七年(1847)科举不第,即潜心医学。博考名家医著,于本草、脉学尤细心揣摩,辑成《本草汇纂》三卷。又汇辑《脉诀汇纂》两卷、《药性主治》一卷、《分类主治》一卷、《普济良方》四卷(内含《杂证良方》《妇婴良方》各两卷)。以上诸书,合刊为《医学六种》。另辑刊《喉科秘旨》。

内容简介

全书分“药性主治”“分类主治”两章。“药性主治”列出头眩头痛、水肿、杨梅疮、恶露不净、客忤等三十余种病证,每一病证下,列出可以用治的药物名称,如水肿项,列吴茱萸、滑石、蝼蛄等三十七种。“分类主治”以药物功效分为温中、平补、补火、滋水、下气、降痰、泻热、解毒等三十一类,每类先述涵义,下列药名、功用、适应证、配伍等项,如温中类指出:万物惟温则生,又以土为母,又甘味属土,故补以温为正,以甘味为贵。列举药物有补脾气之白术,补肝气之鸡肉,补肺气之参芪,补心血之当归,补脾之味有牛肉、大枣、饴糖、蜂蜜、龙眼、荔枝、鲫鱼等。

影响评价

本书的“分类主治”部分对现代临床中药学“功效”专项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产生了一定影响。

校注整理

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程茜校注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流传版本

现存清同治二年(1863)育德堂刻本及1931年北京国医砥柱社铅印本。201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铅印本,收入《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章节目录

上篇 药性主治

头眩

头痛

目眩

目赤肿痛

障翳

目弦烂

鼻衄不止

鼻痈

鼻瘛肉

面生黑

头面口疮

耳聋

聤耳出脓

口渴

生津液

口喁斜僻

口臭

口噤

乌须发

牙龈骨痛

牙肿痛

虫牙

咽干痛

喉痹

肺痈

肺痿唾脓

心痛附心腹痛

胃脘痛

反胃

手足挛急附麻木

手臂痛

腰痛

腰膝痛

脚气

肠风下血

脱肛

阴痿

茎中痛

阴囊肿痒

骨蒸

喘促

失音

噫逆上气

呕哕

吐风痰

吐血

噎膈

霍乱

吐泻

瘴疠

解暑

癫痫

瘛疭

癥瘕

痞坚

痰癖

血块

破积

疟疾

中恶

邪恶鬼疰

消肿

水肿

奔豚

疝气痛

汤火灼伤

解酒

解砒霜毒

解金石毒

去瘀血

杀三虫

狐臭

下痢

止泻

遗尿

小便沥数

尿血

五淋

疳疮

癞疮

漆疮

恶疮

癣疥

斑疹

疔肿

除虱

金疮附刀箭

黄疸

瘿瘤

瘰疬

痈疽

杨梅疮

阴疮

五痔

鼠瘘

生肌

排脓

狂犬咬

产后血闭

恶露不尽

血晕

赤白崩带

催生堕胎

调经

安胎

下乳汁

乳痈

痘疮

惊痫

白秃

客忤

下篇 分类主治

温中

平补

补火

滋水

温肾

温涩

寒涩

收敛

镇虚

散寒

驱风

散湿

散热

吐散

温散

平散

渗湿

泻湿

泻水

下气

降痰

泻热

泻火

平泻

温血

凉血

下血

杀虫

发毒

解毒

毒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