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论笺正

《温热论笺正》是温病通论著作,清·叶桂(天士)述,民国陈光淞笺正,本书不分卷,是陈光淞对叶桂《温热论》集诸家之说进行的注解,并充分体现了他本人的观点,是此类著作很有特色的一种。
名称
归属类别
成书年代
书评序言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温热论笺正》取王士雄《温热经纬》所注《温热篇》,“笺叶氏之旨而正诸家之失也”,即为考订旧闻,正其谬误,循流溯源,务使曲畅旁通,各极其趣。其医理部分的注释,取王士雄、章楠所论为主,补以《内经》、张仲景、刘完素,以及朱震亨、尤在径诸家;其方药部分取吴鞠通《温病条辨》方为主,大多只给出药物组成,以示大意。陈氏个人意见,以按语的方式给出。
此书的特点是就学术论学术,对其所引用的各家评论比较公允,不带偏见。遇精彩处,赞赏之情溢于字里行间;遇不足处,也不避批评之语。比如,关于癍疹之属于虚者,他十分赞赏章虚谷的注解,认为:“章氏实火误补亦死之语,足补此篇之阙。”关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他又对二家注解均不以为然:“章虚谷、王孟英之说,均无分晓。”有时他会对各家所言做出比较,如评章虚谷、王士雄二家对绛舌的注解,他说:“章虚谷注:纯绛鲜泽者,言无苔色,则胃无浊结,而邪已离卫入营,其热在心包也。若平素有痰,必有苔色。王孟英谓绛而泽者,虽为营热之征,实因有痰,故不甚干燥。问苦胸满者,尤为痰据,不必有苔,菖蒲、郁金即为此设。若竟无痰,必不甚泽。按:王说颇有经验,胜于章氏。”
他还以按语的形式提出自己对温热的认识。如认为“逆传”乃指温邪由浅入深而言;“透癍之法,不外凉血清热,甚者下之,所谓炀灶减薪,去其壅塞,则光焰自透。”陈氏将《温热论》分为二十四节,于每节之后,总结此段的大意,显示了陈氏独到的见解。如对“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一段总结说:“言温邪传人之次第,而出其治法。学者循其序而察之,而不必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