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丸

五仁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泻下剂。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津枯肠燥证。症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主治
出处
分类
功用
名称
主治
津枯肠燥证。症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功用
润肠通便。
加减化裁
若津液亏损较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
方义
本证多由津液不能濡养肠道所致,治疗以润肠通便为主。素体阴虚,或年老阴气自半,津液日亏,产后失血,血虚津少,均可导致津枯肠燥,大肠传导失司,大便艰难,此时不宜用峻药攻逐,只需润肠通便。故用杏仁为君,滋润肠燥,降利肺气,以利大肠传导。以桃仁为臣药,取其润燥滑肠,以助杏仁之力。柏子仁、郁李仁性多润滑,可治胃肠燥热。松子仁润五脏,为佐药。复以陈皮理气行滞,使气行则大肠得以运化。
歌诀
五仁柏子杏仁桃,松子陈皮郁里饶;炼蜜为丸米饮下,润肠通便效力高。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五仁研为膏,陈皮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
2、古代用法:将五仁别研为膏,入陈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g),食前米饮下。组成
桃仁(30g)、杏仁(麸炒,去皮尖,30g)、松子仁(5g)、柏子仁(15g)、郁李仁(3g)、陈皮(另研末,120g)。
运用
本方用于津亏肠燥证,临床应用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配伍特点
五仁丸中集富含油脂的果仁于一方,均具有滑润肠道的作用,配伍理气行滞的陈皮,润下与行气相合,以润燥滑肠为用,善治津亏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