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夏汤

芎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七。具有理气化痰,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气滞水停,浮肿体重,寒热交作,胁下胀满疼痛。
主治
出处
功用
名称
主治
气滞水停,浮肿体重,寒热交作,胁下胀满疼痛。
功用
理气化痰,利水消肿。
加减化裁
气喘,加去节麻黄;咳嗽,加桑白皮;呕吐,加生姜、半夏;泄泻,加苍术、白术;胸痞,加枳壳、桔梗;胀满,加缩砂、白豆蔻;眩晕,加半夏、南星;怔忡,加白茯苓。
用法用量
上药为散。每次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组成
半夏(制)、茯苓、川芎各30克,陈皮、青皮、枳壳各15克,白术、甘草(炒)各7.5克。
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类聚》:“芎夏汤:逐水利饮通用。川芎、半夏制、茯苓各—两,青皮、陈皮、枳壳制各半两,白术、甘草炒各一分。右锉散,每服三钱,姜五厚片,煎服。川芎、半夏能逐水也;喘加去节麻黄,嗽加炒桑白皮,呕加生姜、半夏,泄加苍术、白术,痞隔加枳壳、桔梗,胀满加缩砂、白豆蔻,眩运加半夏、南星,怔忪加白茯苓,寒热疼痛下其癖,浮肿体重渗其湿,余以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