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妇产科著作,6卷。清代沈金鳌(芊绿)撰。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系《沈氏尊生书》之一种。作者认为取玉尺所刻分寸“坚久不磨”,可以作为衡量、诊断妇女疾病之标准,故以“玉尺”为书名。卷1论求嗣、月经病;卷2论胎前;卷3论临产及小产诸疾;卷4系产后调治;卷5专述崩漏、带下;卷6为妇女杂病证治。每论先述病机,后立治法。强调以脉象变化来辅助诊断妇女诸疾,谓“所言诸病,必按脉切证”。提出妇女“多先为气病,后及血病”的临证见解。

名称

妇科玉尺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年代

书评序言

自序

尺者,划分寸,量短长,取其准也。尺而以玉为之,分寸所划,坚久不磨,尤准之准也。余窃思短长之数,必取准于尺,于物然,于病亦然,于妇女之病更无不然。何则?妇女深居闺房,则情不畅;妇女见地拘局,则识不开;妇女以身事人,则性多躁;妇女以色悦人,则心偏妒。稍有不遂,即为忧思;忧思之至,激为怨怒。不知忧则气结,思则气郁,怨则气沮,怒则气上。血随气行,故气逆而血亦逆,血气乖争,百疾于是乎作。及其疾作,又苦不自知。即或知之,而幽私隐曲,又不肯自达,且多掩蔽。于是其家一委之医,医一凭之脉。而此翕翕跳动之脉,欲借以测妇女幽私,达妇女隐曲,毫厘千里,贻祸不小。岂非妄意揣度,而未知用玉尺以量之,且用玉尺以求得其准乎。昔者仓公诊女子,知其欲男子不得,脉出鱼际一寸,是以玉尺量准者也。古来如仓公之医者不乏,亦皆量以玉尺而能准者。举古人为法,求得其准焉。夫何幽私隐曲之不可达哉?虽然,言医之书甚繁,其不能读者无论已,有能读者,苟非识精见卓,确有把持,将此纷纷聚讼者,何自援以为准。余故不惮参稽,着为妇科六卷,所言诸病,必按脉切症,要于的当,不失幽私隐曲之所在。摘录前人之语及方,悉皆至精至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当,尽之分寸,庶几如玉所划,坚久不磨。取以量妇女病,应无不得其准之准者欤。

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无锡沈金鳌自书

作者简介

沈金鳌(1717~1776)清代医学家。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无锡人。少举孝廉,从华希闵、秦蕙田、顾楝高等学,博通经史,著有《尚书随笔》等。中年后潜心医学,遍读仲景以下诸名家医著。或论伤寒,或言杂病,或明脉法,或详药性,分门别户,各有师承。因就平日所读方书,研审其理,参互考订,辑为《脉象统类》一卷、《诸病主脉诗》一卷、《杂病源流犀烛》三十卷、《伤寒论纲目》十八卷、《妇科玉尺》六卷、《幼科释谜》六卷、《要药分剂》十卷,共七种计七十二卷,总名《沈氏尊生书》(1773年)。此书包括药物、脉象、伤寒、杂病、妇儿科等内容,广辑前贤名论,采集各家之长,间附己意。内容赅博,论述精辟,为学者所宗,流传较广。

内容简介

卷一为求嗣、月经;卷二为胎前;卷三为小产、临产;卷四为产后;卷五为带下、崩漏;卷六为妇女杂病,共分列病证九篇。每篇先列总论,次述脉法,再次逐一分论治证,最后载录方剂,以备临证采用。本书对脉诊甚为重视,每篇皆立脉法一项,集《内经》、《难经》、《脉经》及各名家脉论,着重阐述妇人诸疾的脉象,选录的方剂均属前人有效之良方,正如沈氏所说:“所言至精而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当一尺之分寸,庶几如玉所画,坚久不磨,取以量妇女病,应无不得其准之准者欤?”书中对孕育之法及带下的病因病机、证治等有独到的见解。如求嗣篇提出,养精之法有五:一须寡欲,二须节劳,三须息怒,四须戒酒,五须慎味。养血之法,莫先于调经,盖经不调,则血气乘争,不能成孕。而孕育之时机,妇人“一月止有一日,一日止有一时”,这种见解,颇合实际。又如带下篇,先论带下之因,一因之虚,二因胃中湿热及痰,三因伤于五脏,四因风寒入于胞门,或中经脉流传脏腑而下;然后根据不同证情,予以施治。以“因伤五脏”为例:有郁伤肝而成带证者、因脾肾虚而成带证者、因脾虚而成带证者、因心脾受损而成带证者、肺热血不归经而患带证者诸辨,以及脾虚用六君子汤、肾虚用内金鹿茸丸、心脾两虚用归脾汤等治法,论理透彻,施治得宜。

影响评价

本书问世后屡经翻刻,流传较广,对临床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参考价值。

流传版本

现存《沈氏尊生书》本、乾隆三十九年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章节目录

卷一

月经

卷二

胎前

治胎前病方

秦氏世传逐月养胎方

卷三

小产

治小产病方

临产

治临产病方

附前人治临产效方

卷四

产后

治产后病方

卷五

带下

治带下病方

崩漏

治崩漏病方

附录前人治临产效方

卷六

妇女杂病

治妇女杂病方

附录前人效方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