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女科辑要

《女科辑要》,妇产科著作,2卷。又名《沈氏女科辑要》。清代沈又彭辑,刊于道光三十年(1850)。本书共分80节,对妇女经带胎产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证证治论述较为全面。书中引用历代医家的有关学术见解,释疑辨惑,并附以治疗方剂。王士雄曾为本书参注。近代医家张山雷曾笺正本书,名为《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名称

女科辑要

异名

《沈氏女科辑要》

归属类别

中医典籍

成书年代

书评序言

王序

尧封沈氏所着《医经读》、《伤寒论读》,简明切当,允为善本。尚有《女科辑要》一书,世罕传本。原稿为余外舅徐虹桥先生补注珍藏,先生早归道山。余授室后,得见其书。颇多入理深谈,发前人所未发者。今年杨素园明府闻有此稿,命为借抄。余谓妇兄友珊曰:君子之孝也,亦务其大者远者而已,宝守遗编,莫若传诸不朽。友珊许焉。爱不揣鄙伫,稍加参订而公诸世云。

道光庚戌仲冬棘人王士雄书于潜斋

作者简介

沈又彭,清代医家。字尧峰,一字尧封。嘉善(今属浙江)人。少习举业,兼善占星医药之术。年三十后潜心医术,十年学成。治病辄效,颇有医名。有邻家子濒危,悯其家贫母老无继,因拒他人重聘而为之医,邑人誉其德。除本书外,尚撰有《医经读》(1764)、《伤寒杂病论读》(1765)、《治哮证读》、《治杂病读》及《视诊心编》三卷。子沈璐,弟子奚振鳌传其术。

内容简介

全书分列经水、崩漏、带下、求子、受胎、辨胎、妊娠诸病、妊娠药忌、临产、产后诸证、乳证杂病及附录诸方,对经、带、胎、产的生理与病理,尤其是女科诸病的辨证施治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每一病证,首先选录历代医家有关论述以明晰源流,释疑解惑,然后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注重实践,发前人所未发。最后附录医案和方药,以便临床运用。书中王士雄按语每多画龙点睛之处,可补沈氏原作之不足,其附以合信氏《全体新论》之泰西胎孕诸说,亦可见王氏吸纳西学之主张。

影响评价

张山雷认为本书“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妙”,以之授课,能“示女科之涯略”。

校注整理

本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由徐政杰(霭辉)补注,王士雄续按后刊行。原名《女科读》,王士雄续按后改为今名。1933年张山雷予以笺正,题署《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本书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点校出版的古籍。

流传版本

现存清道光三十年(1850)王士雄刻本、光绪七年(1881)重庆堂刻本及《三三医书》本,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章节目录

卷上

第一节 经水

第二节 月事不调

第三节 辨色及病

第四节 经行声哑及目暗泄泻带下等证

第五节 月事不来

第六节 淋漓不断

第七节 月事异常

第八节 血崩

第九节 带下

第十节 求子

第十一节 受胎总论

第十二节 辨胎

第十三节 妊妇似风

第十四节 初娠似劳

第十五节 喘

第十六节 恶阻

第十七节 子烦

第十八节 子悬

第十九节 妊娠肿胀

第二十节 妊娠经来

第二十一节 子淋、转胞

第二十二节 妊娠滞下及下利

第二十三节 妊娠腹痛

第二十四节 妊娠腰痛

第二十五节 妊娠腹内钟鸣

第二十六节 腹内儿哭

第二十七节 养胎

第二十八节 胎动不安

第二十九节 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第三十节 妊娠药忌

卷下

第一节 临产

第二节 胞衣不下

第三节 产后喜笑不休

第四节 恶露过多不止

第五节 恶露不来

第六节 九窍出血

第七节 黑气鼻衄

第八节 眩晕昏冒

第九节 发狂谵语

第十节 不能语

第十一节 声哑

第十二节 呃逆

第十三节 喘

第十四节 发热

第十五节 乍寒乍热

第十六节 头汗

第十七节 泄泻、滞下

第十八节 便秘

第十九节 头痛

第二十节 胃脘痛、腹痛、少腹痛

第二十一节 腹中虚痛、胸项结核

第二十二节 小腹痛瘀血成脓

第二十三节 腰痛

第二十四节 遍身疼痛

第二十五节 浮肿

第二十六节 咳嗽

第二十七节 口眼斜

第二十八节 腰背反张

第二十九节 小便不通

第三十节 尿血

第三十一节 尿胞被伤小便淋沥

第三十二节 产后玉门不闭

第三十三节 玉门肿胀痛

第三十四节 阴脱、子宫下坠

第三十五节 产户下物

第三十六节 水道下肉线

第三十七节 乳汁不通

第三十八节 回乳

第三十九节 乳头碎裂

第四十节 吹乳

第四十一节 乳痈红肿方发

第四十二节 乳痈已成

第四十三节 乳岩

第四十四节 热入血室

第四十五节 咽硬

第四十六节 脏躁

第四十七节 阴寒

第四十八节 阴吹

第四十九节 阴痒

第五十节 女科书大略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