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月经稀少

月经稀少(oligomenorrhea)包括月经稀发和月经过少两种。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平均28天,每次月经的总量在5~80毫升之间。月经稀发是指月经周期延长,比正常周期推迟1周以上,但不超过6个月,而经期及经量可正常。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每次量不超过5ml,或行经2天即干净,甚或点滴即净者。情绪异常、节食、药物因素、子宫病变等均可导致月经稀少。

主要病因

子宫发育不良、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病部位

其他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月经周期延长、经量明显减少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激素测定、妊娠试验、诊断性刮宫、取子宫内膜活检、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染色体检查

英文名称

oligomenorrhea

原因

总述
引起月经稀少的原因比较多,情绪异常、过度节食、生活不规律、药物影响、子宫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均可致月经稀少。
症状起因

1、情绪异常

抑郁或心理创伤或过度情志刺激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异常会导致月经稀少。

2、过度节食

正常月经的维持需要一定比例的脂肪,如果过度节食减肥会造成躯体脂肪缺乏。而且有些激素在体内合成也需要一定的蛋白质,节食减肥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激素的合成。由此全身会处于低雌激素情况,就会导致月经量少。

3、生活不规律

生活规律也很重要,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不规律等都容易导致月经量减少。

4、药物影响

女性在使用一些药物时,比如避孕药、抗肿瘤药等也会导致月经量减少。

5、子宫发育不良

有些女性先天子宫生长发育不良,子宫较正常偏小,而且形状畸形,子宫内膜也较正常大小子宫的内膜少,所以月经量一般也会比较少。

6、部分宫腔粘连

人工流产、妊娠中期引产、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切除等很容易造成子宫内膜外伤,从而造成宫腔发生粘连,不仅会造成月经量少,还可能发生闭经。

7、其他

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激素血症、子宫内膜结核、高睾酮血症等疾病也可以导致少经的现象。

常见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发育不良、高催乳激素血症、子宫内膜结核等。

就医

门诊指征

1、月经周期明显延长,隔很久一次,超过正常周期一周以上,甚至几个月来一次月经。

2、月经量明显稀少,行经2天即结束。

3、持续月经稀少,伴不孕、多毛、头面部油脂过多、肥胖、痤疮等,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

4、月经稀少,伴不孕、乳头溢乳、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考虑高催乳激素血症的可能。

5、结核病史或有结核病人接触史,持续月经稀少,伴不孕、下腹坠痛、疲劳、盗汗、低热、消瘦及食欲不振等,考虑子宫内膜结核的可能。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妇科
就医准备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着易于穿脱的衣服,以方便医生检查。

2、患者在检查前几天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饮酒、熬夜等情况。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患者哪些问题

1、您出现月经稀少的症状多久了?

2、您首次月经是什么时候?您是首次月经就较为稀少吗?还是之后出现的月经稀少?

3、您的月经稀少具体表现为周期延长还是经量较少?或者是两者都有?

4、您大概多久来一次月经?经量每次大概有多少?月经一般来几天?

5、您有痛经的症状吗?痛经在什么时候最为严重,如月经前、月经后或月经中?

6、您的痛经严重吗?需不需要吃药缓解?

7、您近期是否在服用避孕药或一些抗肿瘤的药物?

8、您既往是否患过多囊卵巢综合征、高睾酮血症等?

9、您是否做过人工流产、引产、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切除等手术?

10、您的母亲有月经稀少的症状吗?

11、您怀过几次孕?有几个孩子?做过几次流产?

患者可以问医生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月经稀少的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会影响我以后怀孕吗?

3、我需要住院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的诊断和治疗的下一步是什么?

7、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护理原则

1、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防止上行感染。

2、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袭;注意休息、减少疲劳,注意饮食调理,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3、应尽量控制剧烈的情绪波动,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全身状况以及生殖器的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月经稀少的原因,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激素测定、妊娠试验、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等。
体格检查
检查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精神状态、营养和健康状况。妇科检查应注意内外生殖器发育,有无先天缺陷、畸形,有无外阴、阴道萎缩、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以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程度,如有贫血应进一步检查何种类型贫血。

2、激素测定

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泌乳激素测定有助于了解激素水平及周期性变化。

3、妊娠试验

快速胶乳凝集抑制法、双抗体夹心酶免疫法、免疫金溶胶斑点过滤法可排除妊娠。

4、染色体检查

30岁以前就停经的人要检查是否有染色体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用于子宫、卵巢结构性的检测。B超能更好的穿透到盆腔,清晰的显示子宫及卵巢的正常与异常。造影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宫腔镜检查可了解有无子宫腔内粘连。

病理检查

诊断性刮宫或取子宫内膜活检可以了解有无排卵及确定子宫有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

预计治疗
找出病因,积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得擅自服用药物。
治疗方法

1、多囊卵巢综合征

(1)药物治疗: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已取代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与患者的生育要求相关。常用的药物有口服避孕药、氯米芬。

(2)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双侧卵巢楔形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或激光打孔治疗等。

2、子宫内膜结核

(1)抗结核治疗:目前,抗结核治疗采用短程联合用药,缩短了用药时间,减少用药剂量,减轻了药物的毒性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在用药时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物对部分患者可出现毒性反应,如神经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包括出现黄疸),并根据患者出现的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

(2)手术治疗:如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时可根据子宫内膜结核病灶已愈的情况予以保留子宫。对于输卵管和卵巢已形成较大的包块并无法分离者可行子宫附件切除术。

3、高催乳激素血症

除生理性和药理性高泌乳素血症的因素外,应根据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血清泌乳素水平、临床症状以及有无生育要求等进行选择。对异位妊娠、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等引起的异位泌乳素分泌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若泌乳素轻度升高,月经规律又不欲生育者可暂行观察;凡有闭经、低雌激素状态、不育及垂体微腺瘤,或伴头痛等,则应首选药物治疗。对垂体大腺瘤引起压迫症状出现视野缺损、头痛呕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不适于手术者采用放疗。

相关药物
氯米芬

流行病学

传染性

症状

典型表现

1、月经稀发

月经周期延长,比正常周期推迟1周以上,但不超过6个月,而经期及经量可正常。

2、月经过少

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明显减少,每次量不超过5ml,或行经2天即干净,甚或点滴即净者。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月经稀少的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相关检查来综合判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既往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近期精神状况如何、体重增减情况,平时的饮食习惯,各种疾病及用药情况等。已婚妇女需询问生育史及产后并发症史。之后对患者体格检查,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对月经稀少的病因有初步了解,再通过有选择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多囊卵巢综合征

主要由于持续无排卵和雄激素过多引起。以月经失调为主要症状,常表现为月经稀少,随后不久闭经。可伴有不孕、多毛、肥胖、黑棘皮症等症状。妇科检查时,可有双侧卵巢比正常大2~3倍,白膜增厚,质坚韧。

2、高催乳激素血症

又称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在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

3、子宫内膜结核

子宫内膜结核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在生殖器引起的炎症改变。结核杆菌首先侵犯输卵管,然后向下传播至子宫内膜。感染初期子宫内膜充血或形成溃疡,可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感染晚期因子宫内膜受结核菌破坏形成干酪样病变,可致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可伴有不孕、下腹坠痛、疲劳、盗汗、低热、消瘦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4、高睾酮血症

比较常见的是月经稀发,闭经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月经改变,不排卵、不孕。有的患者有男性化改变,如多毛、喉节增大、音调低沉。患者也可出现肥胖、痤疮、乳房发育不良、子宫发育较差,卵巢增大,少数病例阴蒂肥大。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