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是指由于外界刺激或病理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分,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和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心悸、气短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主要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生理或病理因素所致

发病部位

心脏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常见症状

心悸、乏力、胸痛、头晕、气短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激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关中医疾病

心悸

英文名称

sinus tachycardia

遗传性

一般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疾病发作,否则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临床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将窦性心动过速分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和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两种。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有头晕、胸痛、气短、心悸不适的征兆;

2、自觉心跳过快,超过100次/分;

3、体检发现心动过速者。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首诊科室为心血管内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有一些检查需要空腹,请提前询问好医生,做好禁食准备。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以将目前所服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必要时可携带药盒。

5、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

2、您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3、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什么情况会出现症状的加重呢?

4、您发病前有没有运动、喝咖啡或茶、情绪激动呢?

5、您有什么其他方面的疾病吗?

6、您近期有没有服用什么药物?

7、您近期有没有进行心脏方面的手术呢?

8、您有没有经过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严重吗?

2、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我的症状?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呢?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您比较推荐哪种?

5、在治疗心脏的同时还需要治疗其他方面的疾病吗?

6、疾病会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7、如果用药的话,需要长时间服用吗?

8、现在开始我应该注意避免哪些情况呢?

日常

总述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如果能减少诱发因素,按时用药,病情很容易得到控制,所以日常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窦性心动过速的一大特点就是心率加快,由于缺乏对于疾病的认识,患者可能夸大自己的症状,觉得自己一定是得了非常严重的疾病,因而十分的害怕,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

(2)患者可能因为心率过快,而感到心烦,变得脾气暴躁。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该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以便于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应关心、安慰患者,避免刺激患者。

(2)患者应该保持平和的情绪,让自己能够安静下来,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可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信息,正确认识疾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发病频率。

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物,避免疾病进展。

术后护理

手术的患者术后应保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流血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1、患者需多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

2、尽量不要抽烟。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酶、激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及心脏体格检查,可以初步了解全身及心脏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以通过查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数值,明确患者是否因感染、贫血等因素引起了窦性心动过速。

2、血生化

可以了解患者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情况,有助于确诊病因及明确用药注意事项。

3、心肌酶

了解心肌缺血损伤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4、血液激素检查

了解激素水平情况,可用于明确是否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了解有无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异常。

其他检查

1、心电图

(1)标准心电图:一般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典型特征,即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为:P波为窦性;成人窦性P波的频率一般在100~150次/分,很少超过160次/分;PR间期及QT间期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降低。

(2)动态心电图:如果是阵发性发作的窦性心动过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个很好的检查手段。由于这些症状大多是偶发的,在症状出现时又很难及时记录心电图,因此动态心电图在确定这些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时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心脏电生理检查

(1)检查过程:检查时,患者需躺在床上,随后护士会在手臂或手上开放静脉通路,医生将通过静脉给药,让患者放松。医生将剃去患者腹股沟皮肤的毛发并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被单遮盖颈部到足部区域。电生理学家会用药物对患者腹股沟进行麻醉。随后,医生会将数根导管插入皮下静脉,将导管引导至心脏,导管会感知心脏的电活动,并对心脏活动进行评估。医生会利用设备通过其中一根导管传递电冲动,从而提高心率。此时医生会询问患者感受到的症状。根据检查期间获得的信息,医生可能继续进行消融手术。整个检查约需2~4个小时,检查后患者需卧床休息1~2个小时。

(2)检查目的:在电生理检查期间,医生可以安全地重现患者的心律,然后给予不同的药物以确定何种药物疗效最佳。

治疗

治疗原则

由生理或心外因素所致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访,暂时不需治疗。由心脏病或药物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去除诱发因素,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贫血、控制甲亢等。

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剂

用以减慢心率,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等。

2、钙通道阻滞剂

能够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入而显示血管扩张作用及延长房室结传到时间,进而减慢心率,减少心绞痛。常用药物为地尔硫䓬等。

3、其他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伊伐布雷定等药物。

相关药品

美托洛尔、地尔硫䓬、伊伐布雷定

手术治疗

1、导管射频消融术

手术时,将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通过导管头端电极释放射频电流,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间转化为热能,使局部心肌变性、坏死,改变该部位心肌电活动特性,从而达到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目的。

2、外科手术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者根据病情也可以利用外科手术切除窦房结或闭塞窦房结动脉。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3~30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

好发人群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女性。

病因

总述

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外因素。其产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情绪激动、感染、发热、服用药物等都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基本病因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人体对适当的生理刺激或病理刺激的正常反应,是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认为是由于心脏收缩过程加速或起搏细胞位置上移导致了心跳频率增加。

2、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是指静息状态下窦性心率持续增快,或窦性心率的增快与生理、情绪、病理状态或药物作用水平无关或不一致,是少见的一种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也称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其发生可能与窦房结本身的自律性增强,或自主神经对窦房结的调节异常有关。

危险因素

1、病理状态

感染、发热、贫血、失血、低血压、血容量不足、休克、缺氧、甲状腺功能亢进、呼吸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炎和心肌缺血等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2、药物作用

儿茶酚胺类药物、阿托品、氨茶碱和甲状腺素制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3、手术操作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也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诱发因素

1、生理活动

运动、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喝茶和咖啡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2、情绪刺激

情绪紧张和激动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症状

总述

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与心率的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当心率大于120次/分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症状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

典型症状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通常逐渐加快,再逐渐减慢至正常,一般在100~150次/分,有时可高达200次/分。刺激迷走神经的操作如按摩颈动脉窦(颈部外侧中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等可使窦性心动过速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患者大多感觉心悸不适,其他症状取决于原发疾病。

2、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患者绝大多数为女性,约占90%。主要症状为头晕、眩晕、先兆晕厥、胸痛、气短等不适表现。轻者可无症状,只是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重者活动能力受限制。

并发症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主要有:

1、肺水肿

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

2、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呼吸困难,初起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终而演变为休息时呼吸困难,只能端坐呼吸。

3、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青紫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有无感觉心跳过快及其他心脏症状,就医之前有无剧烈活动、喝咖啡或浓茶,有无情绪激动,近期有无感染等疾病,是否在使用阿托品、氨茶碱等药物。然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全身及心脏情况。然后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检查。一般根据心电图结果即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房性心动过速、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鉴别诊断

1、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是对生理、病理或药物性因素的正常反应,而房性心动过速呈阵发性,一般与其他临床情况无关。房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特点为突发突止,而窦性心动过速恰好相反,心率往往逐渐增加再逐渐下降。除此之外,常需进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2、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突发突止的阵发性折返性心律失常,与窦性心动过速不同,两者的鉴别往往需要进行电生理检查。

预后

一般预后

窦性心动过速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一般预后良好。

危害性

1、发病时患者会感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自愈性

生理活动、情绪刺激、药物作用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只要避免诱发因素,即可自愈;病理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可达到临床控制。

治愈性

本病经过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和避免诱发因素等,一般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复发性

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治愈后再次接触危险因素,容易引起复发。

预防

预防措施

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只要避免诱发因素能有效的降低窦性心动过速发病风险。

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激烈运动。

2、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紧张激动。

3、积极治疗感染、贫血等原发病。

4、使用阿托品、氨茶碱等药物时,需遵医嘱正确用药。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对饮食一般无特殊要求。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定时用餐,保持营养丰富,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

2、定时用餐,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过饱,也不宜过饥。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酒,少饮咖啡和浓茶。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