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肝郁血虚证

肝郁血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血液亏虚,肝气郁滞,以头晕眼花,两胁作胀,情志抑郁,多梦健忘,面白,舌淡紫,脉弦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常见于虚劳、眩晕、郁证、胁痛、月经不调及许多妇科疾病中。

其它名称

血虚肝郁证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妇科

相关疾病

虚劳、眩晕、郁证、胁痛、月经不调

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liver qi and blood deficiency

治疗

治法
疏肝养血
方药
逍遥散。
常用中药
甘草、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白术、柴胡。
转归预后

本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

病因

病因

血液亏虚,肝气郁滞所致。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虚劳

表现为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跳,爪甲不荣,肌肤甲错,兼见心情抑郁,善太息,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治以补血养肝,理气解郁,方用补肝汤(《医宗金鉴》)加玫瑰花代代花、香附等理气舒肝之品。

2、郁证

症见心情抑郁,表情淡漠,忧郁寡欢,善太息,兼见眩晕,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此乃郁证日久,化火伤阴耗血;或肝血亏虚,肝郁气滞所致。治以养血柔肝,方用逍遥散(《和剂局方》)加减。

3、胁痛

表现为两胁隐隐作痛,疲乏无力,下肢酸软,面色无华,脉弦细。此由久病体虚,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肝络,肝失疏泄引起。治疗宜养血柔肝,理气止痛,方用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减。

4、眩晕

则眩晕劳累即发,面色眺白,脣甲不华,两胁作胀,急躁易怒,舌质淡,脉弦细。治疗宜养肝血,散肝郁,方以逍遥散(《和剂局方》)治之。

5、妇科疾病

表现为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头晕眼花,面色少华,情绪不宁,情志郁结,舌淡,脉细弦,治宜舒肝养血调,经方用黑逍遥散(《医略六要》)。

表现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两胁作胀,情志抑郁,多梦健忘,面色萎黄,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紫,脉弦细等。
症情分析
肝气郁滞,清阳不升,则头晕眼花,两胁作胀,情志抑郁;血虚失养,则多梦健忘,面色萎黄,妇女月经量少;舌质淡紫,脉弦细等为血虚之象。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