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食滞痰阻证

食滞痰阻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常见于积聚。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治法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方药
六磨汤加减。
常用中药
大黄、槟榔、枳实、沉香、木香、乌药。
针灸治疗
肝俞、脾俞、期门、章门、中脘、下脘、丰隆。丰隆用平补平泻法,余穴用泻法。
转归预后
聚证一般预后良好。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块。症积日久,瘀阻气滞,脾运失健,生化乏源,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两亏。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生冷肥甘,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壅结。
症状详情
常见病
积聚。
表现
临床表现
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等。
症情分析
脾失运化,食滞痰湿凝聚成痰,停于腹中,则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脾气不行,则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为痰湿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