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不足证

脾肾不足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脾肾不足,精血化源不足所表现出来的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胎萎不长,相当于西医病名胎儿生长受限。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
方药
健脾补肾方。
常用中药
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大枣、肉苁蓉。
转归预后
胎萎不长,经过精心调治,可继续顺利正常发育、生长,足月分娩。若未及早诊治或调治不当,则会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可导致过期不产,甚至胎死腹中。本病直接影响新生儿质量,故宜及早诊断和治疗。否则先天不足,影响后天的体能与智力。
病因
病因
本证因素体禀赋脾肾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伤及肾气,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肾,以致精血化源不足。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胎萎不长
临床表现为妊娠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腰膝酸软,纳少便溏,或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治宜补益脾肾,养胎长胎。方用寿胎丸合四君子汤。
表现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症情分析
肾精不足,则腰膝酸软;脾虚运化功能失司,则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为脾肾不足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