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肝旺证

脾虚肝旺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情志不畅,肝郁横逆,脾虚失运所表现出来的胁胀胁痛,情绪抑郁,纳呆食少,腹胀欲泻,大便稀溏,脉弦缓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红蝴蝶疮病、慢惊风、子晕等。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疏肝健脾
方药
逍遥散。
常用中药
柴胡、紫苏梗、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炒麦芽、焦山楂、焦六神曲、甘草。
转归预后
慢惊风预后一般较差。子晕有轻重之分,气血虚弱型属轻证,阴虚肝旺,脾虚肝旺为重证,多是子痫的先兆症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势发展可导致子痫,甚则影响母子生命。
病因
病因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遂致本证。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红蝴蝶疮
临床表现为皮肤紫斑,胸胁胀满,腹胀纳呆,头昏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弦。治宜健脾清肝。方用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2、慢惊风
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形神疲惫,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清稀水样或带绿色,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治宜温运脾阳、扶土抑木。方用缓肝理脾汤加减。
3、子晕
临床表现为脾虚失运,水湿泛溢,挟肝阳上扰清窍,以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头重,胸闷心烦,恶心,呕吐,面浮肢肿,神疲嗜睡,苔白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子晕证候。治宜健脾化湿,平肝潜阳。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表现
临床表现
胁胀胁痛,情绪抑郁,纳呆食少,腹胀欲泻,大便稀溏,脉弦缓。
症情分析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经气郁滞,故胁胀胁痛;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脾气亏虚,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气滞湿阻,则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运化失调,则腹痛欲泻;舌苔白,脉弦缓为肝郁脾虚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