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胆怯证

心虚胆怯证,中医病证名。是指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所表现出来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悸失眠,胆怯易惊,头晕胸闷,舌淡为常见证。常见于心悸。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
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中药
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病因
病因
本证由久病失养,或劳伤过度,或情志内伤,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所致。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心悸
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
表现
临床表现
心悸失眠,胆怯易惊,头晕胸闷,舌淡。
症情分析
心胆虚怯而卒受惊恐,则心神不能收持,胆气难以决断,遂出现善惊易恐,神魂不宁等一系列精神情志方面的症状。心气亏虚,心失所养,则惊悸不宁;心气亏虚,神不守舍则失眠多梦易醒;胆气亏虚失于决断,则胆怯善恐;气虚胸宇气机不畅则胸闷气短;机体失于濡养,则少气倦怠;气虚不能固表则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乃心胆气虚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