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盛阳虚证

阴盛阳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阴寒内盛,损伤阳气所致的病证,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畏寒喜温,神疲,小便清长,大便清冷,局部冷痛,舌淡苔白滑,脉沉迟。常见于脱疽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温阳散寒
方药
四逆汤。
常用中药
制附子、干姜、炙甘草。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阴寒内盛,损伤阳气所致。
症状详情
常见病
脱疽
患肢发凉,肢端皮肤温度降低,有麻木感,患肢皮肤色苍白,或疼痛,或走路时抽筋,或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苔白润,舌质淡,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补阳通络,方用阳和汤。
表现
临床表现
形寒肢冷、畏寒喜温、神疲、小便清长、大便清冷、局部冷痛、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
症情分析
阴寒内盛,损失阳气,阳气不能敷布,形寒肢冷,畏寒喜温。脾阳不运,胃不消谷,故见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阳气为寒邪所伤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