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食内积证

乳食内积证,中医病证名。是脾胃虚弱,乳食停滞不化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胀疼痛,呕吐酸馊,厌食,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腐腻,脉弦滑。常见于小儿积滞。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消食导滞
方药
保和丸。
常用中药
炒麦芽、砂仁、焦神曲、香附、陈皮、炒谷芽、茯苓、焦山楂、鸡内金、莱菔子、半夏、连翘。
针灸治疗
足三里、中脘、粱门、内庭、天枢。毫针泻法。
转归预后
若积久不消,迁延失治,则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消瘦而转为疳证。
病因
病因
本证因暴饮暴食、多食肥甘厚腻、酗酒,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健等因素引起。
症状详情
常见病
小儿积滞
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治宜消乳化食,和中导滞。方用消乳丸、保和丸。
表现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疼痛,呕吐酸馊,厌食,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腐腻,脉弦滑。
症情分析
食积脾胃,运化失调,升降失和,则不思饮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积而化热,热扰心神,则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为积而化热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