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治法
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方药
地黄饮子加减。
常用中药
附子、肉桂、巴戟天、山萸肉、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生姜、白芍、甘草。
针灸治疗
前顶、悬颅、风池、风府、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毫针刺,平补平泻。
转归预后
颤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且多呈进行性发展,总的来说不易治愈。
病因
病因
本证由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所致。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颤证。
表现
临床表现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症情分析
阳气不足,筋脉失养,不能达于四肢,则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阳不振,脾肾阳虚,则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阳虚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