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聚毒证

湿热聚毒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因长期所欲不得,情绪抑郁,导致肝郁气滞,横逆犯脾,导致痰湿内生,痰湿、气滞日久化热成毒,导致肝气不舒,湿毒内蕴的病证。常见于黄疸等疾病中。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
茵陈蒿汤加减。
常用中药
茵陈、栀子、大黄、白花蛇舌草、黄芩、蒲公英。
转归预后
初起以湿热的邪实之证为主,日久则肝失疏泄、脾失运化与统摄、肾失温煦与滋养,正虚邪盛,正不胜邪,而出现肝进行性肿大、疼痛剧烈,并可合并黄疸、血证、昏迷等危重证候,也可转为鼓胀等难治之症。
病因
病因
本证由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郁阻胆道,形成肝积,多伴胆汁外溢。
症状详情
常见病
黄疸。
表现
临床表现
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症情分析
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木乘土,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郁阻胆道,胆汁外溢,则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中焦湿热,上饶于心,下传膀胱、大小肠,则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为湿热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