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蕴肺证

痰湿蕴肺证,中医病证名。是指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蕴阻所表现出来的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舌苔白腻,脉象濡滑的一类病证。本证见于咳嗽、小儿咳嗽等疾病中。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相关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中药
法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杏仁、紫苑、款冬花。
转归预后
本证的病理演变有:一痰湿盘踞于肺,久而折损肺气,日久成肺气虚证,肺虚则津液不布,又加重痰湿内壅,两者可成恶性循环,久而影响脾肾阳气的流通,成为脾肾阳虚证。二痰湿虽为阴邪,但外邪入里,郁而化热,可成痰热壅肺之证。
病因
病因
饮食不节,或感受湿邪,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蕴阻。
症状详情
常见病
1、小儿咳嗽
临床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形体虚胖,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指纹沉滞。治宜燥湿化痰,宣肃肺气。方用二陈汤加减。
2、咳嗽
临床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表现
临床表现
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易于咳出,胸闷喘鸣,甚则不能平卧,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症情分析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若饮食不节,嗜酒好烟,或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或平素脾失健运,饮食精微不归正化,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咳声重浊,痰多;湿邪困脾,则脘痞,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为痰湿蕴肺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