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虚滑泄证

肠虚滑泄证,中医病证名。是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以大便滑脱不禁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泄泻、中暑、霍乱等疾病中。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相关疾病
治疗
治法
温补阳气,涩肠固脱。
方药
真人养脏汤。
常用中药
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甘草、白芍药、木香、诃子、罂粟壳、黄芪、升麻、柴胡、橘皮。
病因
病因
本证多由久泻、久痢,伤及脾胃,以致脾气失升,清阳下陷,命门火衰,肾气不固,或因泻下无度,肠气亏虚所致。
症状详情
常见病
泄证
临床表现为下利无度,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畏寒神疲,舌淡苔白滑,脉弱。治宜温补阳气,涩肠固脱。方用真人养脏汤、补中益气汤。
表现
临床表现
利下无度,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症情分析
久泻久痢,损伤阳气,大肠失其固摄,因而下利无度,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大肠阳气虚衰,阳虚则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所以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畏寒神疲。舌淡苔白滑脉弱,均为阳虚阴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