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厥阴病

厥阴病(Jueyin disease)是指六经疾病传变到较后阶段而出现寒热错杂的病症。临床以阴阳对峙,寒热交错,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发生与素体寒热失调或其他经病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本病变化迅速,病情较复杂,若及时治疗,正确辨证用药,可缓解病情;若失治、误治,出现阴阳格拒,阴竭阳亡的表现,则预后不良。

主要病因

邪入厥阴

发病部位

肝脏

就诊科室

中医科、脾胃病科

常见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心电图、超声检查、肝功能、血常规

英文名称

Jueyin disease

遗传性

本病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其会遗传给下一代

重要提醒

若发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咨询,积极配合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出现手足厥冷等危象。

临床分类

1、上热下寒证

主要表现为饮水多,小便少,自觉心胸胃脘部有气上冲,或胃脘有灼热疼痛,或虽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如勉强进食则呕吐,有的可吐出蛔虫,或见下利不止等。

2、厥阴寒厥

主要表现为大汗出,身热,腹部拘急,四肢疼痛,下利,四肢冷至肘膝以上;舌淡,脉微或细欲绝。

3、厥阴热厥

主要表现为四肢冷至肘膝以上,发热,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苔黄燥或焦黑,脉滑数。

4、厥阴蛔厥

主要表现为四肢冷至肘膝以上,右腹部剧痛时作时止,发作时烦躁不安,呕吐,进食后严重,有时吐出蛔虫;脉弦。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昏迷,四肢发冷,血压急剧下降等表现。

2、或伴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等症状。

以上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出现手足厥冷,发热,下利,虽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等表现。

2、或伴有发作时呕吐蛔虫,自觉胸部胃脘部有气上冲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脾胃科进行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患者一般需要做心电图检查,建议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手足厥冷,发热,下利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不思饮食,呕吐蛔虫等?

4、平时饮食规律吗?有过食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的习惯吗?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之前有患其他什么疾病吗?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9、平时体质如何?容易感冒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积极的心态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心理护理

1、患者可出现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时常叹息等情志变化。应消除紧张、恐惧不良情绪,避免加重病情。

2、了解本病的发展转归及治疗方案,保持平和心态,鼓励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服药后注意休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若患者频频呕吐,药汁应少量多次分服,也可在药中加姜汁3~5滴,或服药后口嚼生姜片少许。

3、蛔虫感染的患者,除使用乌梅丸外,也可选用中药使君子仁、苦楝根、南瓜子或西药甲苯达唑、左旋咪唑等进行驱虫治疗,使虫体排出。

4、下利频繁者要加强肛周皮肤护理,可每天睡前用温水坐浴,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或护臀膏。

生活管理

1、保持环境安静和病室的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

3、重症患者宜安静卧床休息,但注意应多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4、呕吐的患者宜半则卧位,轻拍背部,吐后用温水漱口。

病情监测

1、注意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食欲是否良好,有无口渴等。如患者出现食后即吐,注意观察呕吐物性状。

2、注意观察患者胃脘部疼痛情况,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

3、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睡眠、大小便、苔脉等情况。

4、若出现腹中冷痛,不能进食或突然出现泻下不止,应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处理。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心电图、超声检查、血常规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心电图、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体格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腹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

肝功能检查包括检测胆红素、转氨酶、蛋白、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等,可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2、血常规

观察血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炎症反应。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观察腹部肝、脾、胃等脏器是否存在病变。

其他检查

通过心电图,可测量和诊断心脏节律等是否正常。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中医治疗以调和阴阳为主要原则。寒厥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热厥治以疏肝解郁,养阴清热;蛔厥治以调和寒热,和胃安蛔。

药物治疗

1、上热下寒

(1)方药:乌梅丸或干姜黄连人参汤加减。

(2)常用中药:乌梅、干姜、当归、熟附子、细辛、蜀椒、桂枝、黄柏、黄连、党参。

2、厥阴寒厥

(1)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常用中药: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

2、厥阴热厥

(1)方药:白虎汤或四逆散加减。

(2)常用中药: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3、厥阴蛔厥

(1)方药:乌梅丸加减。

(2)常用中药:乌梅、干姜、当归、熟附子、细辛、蜀椒、桂枝、黄柏、黄连、党参。

相关药品

乌梅丸、白虎合剂、四逆颗粒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手术治疗

部分病情严重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还可配合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取不同的穴位。

1、寒厥可取关元、太冲、足三里、中脘等穴,进行针刺治疗,以温养血脉;也可使用灸法,以使寒散。

2、热厥可取神阙、命门、曲泉、大椎等穴,进行针刺加灸法,以回阳固脱,散寒消阴。

3、蛔厥可取涌泉、大敦、内关、太渊等穴,进行针上灸下治疗,以使阴阳调和。

治疗周期

厥阴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厥阴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本病目前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好发人群

目前暂无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病因

总述

本病发生与素体寒热失调或其他经病失治、误治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阴气极盛,阳气未复,阴阳互相格拒。病位主要在肝,与多个脏腑关系密切。

基本病因

1、素体阴阳失调

素体阴虚或素体阳虚,或素体寒热失调或素体疏泄失常等,在此基础上邪气直中厥阴,形成厥阴病。

2、失治误治

其他经疾病失治或误治,伤及厥阴之气,或引邪气内陷,则疾病转属厥阴。

症状

总述

本病的证候比较复杂,多表现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为主要特征。除寒证、热证以外,最具特征的是阴阳转化失常的上热下寒证、手足厥逆证、厥热往来证。

典型症状

1、上热下寒

上热表现为饮水多,小便少,自觉心胸胃脘部有气上冲,或胃脘有灼热疼痛,下寒表现为虽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如勉强进食则呕吐,有的可吐出蛔虫,或见下利不止等。

2、手足厥逆

四肢冷至肘膝以上,是阴阳之气不能相顺接所致。

3、厥热往来

先出现四肢冷至肘膝以上,下利,后出现发热,再出现四肢冷,下利,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

并发症

若出现阴阳平衡失调、气血逆乱、阳气衰亡、阴血外脱,可并发厥脱。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血压急剧下降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临床以手足厥冷与发热交替出现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少阴病的脏厥等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脏厥与厥阴病均可见脉微,四肢发冷,但病势、症状及预后皆迥然有异。脏厥的病情危重,手足厥冷的程度严重,不仅肢冷,尚可见周身肌肤清冷,真气欲脫而见患者躁扰不宁,预后极差;而蛔厥的厥冷程度较轻,无肌肤清冷,且蛔虫遇酸而安,遇寒而窜,所以病人时静时烦,进食则呕且烦,并有吐蛔症状,预后较好,与脏厥不难区分。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变化迅速,病情较复杂,若及时治疗,护理得当,阳气恢复,阴阳调和,病情可缓解;若失治误治,导致病情加重,出现阴阳格拒,或阴竭阳亡,可危及生命。

危害性

本病若不及时治,可导致阴阳失衡,出现阴阳格拒,或阴竭阳亡,出现手足厥冷,神志昏迷,躁扰不安,预后不良。

治愈性

若及时治疗,辨证得当,加上饮食和情志调护等,可缓解病情。

复发性

如果引起厥阴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发生与素体寒热失调和疾病失治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病后调护,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避免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平素应调和精神,调养身体。

2、可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3、避免受寒,寒冷季节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4、平时应饮食规律,注意饮食卫生,勿过食生冷瓜果或凉性食物。

5、有其他疾病应积极治疗,注意病后调护,促进机体恢复。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尤其注意饮食宜忌,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等,戒烟酒。

饮食建议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尽量煮熟再吃,生食的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后方能食用。

2、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可常食用银耳、百合、甘蔗、梨等,多饮水,亦可以麦冬泡茶饮用。

3、若呕吐严重的患者,可在发作时禁食,待缓解后再进食。

饮食禁忌

1、忌食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食物,如冰糕、冰饮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4、切记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