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苏生

陈苏生(1909—1999),男,汉族,江苏省武进人。教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出生日期
姓名
性别
教学职称
民族
籍贯
主要论文
1.陈苏生.肝阳上亢 温阳潜镇[J].中国乡村医生,2001,(08):33-34.
2.陈熠,陈苏生.伤寒之“五段说”[J].中医杂志,1993,(05):264-266.
3.张建君,陈苏生.方剂命名原理初探[J].云南中医杂志,1982,(02):40-41.
4.陈苏生,冉小峯,曲祖贻.中医的方剂组成与药物应用[J].人民军医,1956,(11):64-72.
5.陈苏生.学习祖国医学——内经知要[J].江西中医药,1956,(10):1-7.
6.陈苏生.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和治疗法则[J].人民军医,1956,(10):69-79.
7.陈苏生,曲祖贻.祖国医学的药物应用——中医学习讲座之四[J].中级医刊,1956,(09):57-59.
8.陈苏生,冉小峰.中医的方剂组成 中医学习讲座之三[J].中级医刊,1956,(07):47-51.
9.陈苏生.祖国医学的治疗法则——中医学习讲座之二[J].中级医刊,1956,(06):38-42.
10.陈苏生.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 中医学习讲座(一)[J].中级医刊,1956,(05):46-49.
传承图谱
沈仲芳、钟符卿、祝味菊→陈苏生→陈熠、陈明华。
出版著作
《伤寒质难》
《陈苏生医集纂要》
《温病管窥》
学术兼职
曾任:
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委
上海市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
全国中医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
学术思想
(一)理法方药的整体性
陈氏认为,中医的优势与特点有许多方面,但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理、法、方、药的整体性。因为,中医理法力药的整体性使临床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商度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样一个感冒患者,地处干燥的北方与多湿的南方、年轻体壮与年近体弱、有其他兼病和没有兼病,所处方药必须有所不同。但是,都符合中医理法方药的要求,都能把病治好,这就是灵活性。但是不管哪一种情况,有一个原则是必须共同遵守的,这就是都要“解表”,“解表”就体现了规律性。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结合,就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整体性的特点和优越性。
(二)调气解郁论
陈氏认为,“郁”属多种疾病的共性,提出“凡病多参郁,治郁当以调气为要”的学术观点。先生认为,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无一不在升降出入运动之中,故内在环境,当以气血和谐为根本,若气血和畅则百病不生,如有拂郁,则诸病蜂起。气机障碍可以说是所有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之一,而障碍的主要表现就是郁滞。气在人体升降出入运动中居主导地位,临床虽有先血瘀而后引起气郁者,但大都是先气郁而后引起血瘀,血瘀症多见于疾病的中后期,尤其是一些沉疴没疔顽疾,而气郁症多见于疾病早中期,其发病范围比血瘀症相对要早要广,并更具共性,因此治郁实应首重治气,以治气为要,而此治气实质上是调气。
(三)五段学说与肝病的病理
五段学说初见于《伤寒质难》一书,它从邪正相争的角度,把《伤寒论》的六经分成五个不同阶段。认为: “任何外来的病毒,足以唤起正气之抵抗者,其发病过程,不外五个阶段。‘太阳病’为开始抵抗。‘阳明病’为抵抗太过。‘少阳病’为抵抗不济。‘太阴病’与‘少阴病’为不同程度之脏器功能低落与整体抵抗能力不足。‘厥阴病’为最后之抵抗。”以之解释肝病可作如此理解:
1、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是邪毒袭入肌体,正气产生应答性反应。此时病理的代谢产物相应地增多。治疗的对策,一般采用清化湿热以排泄秽废,在临床上有积极作用,处理得法,很少发展为“慢肝”或“肝硬化”,其预后一般较好。此为第一阶段,即所谓“太阳病”,用清肝疗法。
2、暴发型肝炎----发病急,病势猛,邪毒重,反应大。病邪来势汹汹,但正气奋发,激起之反应亦非常激昂。奈此时往往肝脏组织破坏太大,机体修复能力跟不上。此为第二阶段,即所谓“阳明病”。宜用清热解毒以抑制病毒,同时适当缓和机体过度之兴奋。这样的治疗,方称为有制之师。属清肝疗法。
3、乙型无黄胆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病毒,当其侵入人体,早期并不妨碍正常生活,能吃能睡二便自调,但是出现一种毫无理由的疲劳。这便是一种信息,是唤起人们注意的一种。此时邪正双方正在作“地下之较量”,应调整其内在的抵抗力,使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度的水平,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抗病潜能。此为第三阶段,即所谓“少阳病”,宜舒肝疗法。
4、迁延性肝炎----是邪毒稽留,正气已难及时发挥,属于“抵抗不济”的一个类型,邪毒不甚,正气亦不强,变成拖拖拉拉的局面。此亦属抵抗不济之第三阶段。此时的治疗对策,一方面要提高抵抗能力,另一方面要安抚、控制病邪的蠢动,着眼点在于调理。宜舒肝疗法。
5、慢性肝炎----肝病已成慢性,例属退行性病变,一方面正气日渐低落难以修复,一方面慢性病变由于再感染也会出现急性活动。此时肝脏组织变性,肝脏功能混乱,而且可以牵涉影响到多脏器。邪正混淆,虚中夹实。此时调理比较复杂,所需时间也较长。这决不是单一脏器之病变,应当侧重于整体疗法。纯补纯攻,大寒大热,都容易偾事。此为第四阶段,即所谓“太阴、少阴病”,宜舒肝保肝交互参合而用。
6、肝硬化肝昏迷----此时肝功能明显低落,不能代偿。若至肝昏迷,说明机体在作最后之抵抗且已显不支,为第五阶段,亦即所谓“厥阴病”。此时大法不离舒肝保肝。然已至最紧要关头,亟需力挽狂澜于既倒,而予中西医结合抢救,不必拘泥于中医治疗为主抑或中医治疗之何法为主也。
工作经历
解放前曾任上海盐务总局医官、交通大学、大同大学校医。解放后任嵩山区第二联合诊所所长。
1955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任编审兼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教授。
1961年下放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返沪后,被聘为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院中医顾问。
教育经历
16岁时,经介绍至上海名幼科沈仲芳之门,从师3年。
20岁时来到上海,又拜钟符卿先生为师,学习内科。
1943年拜识了祝味菊先生,经几度长谈,心悦诚服地列于祝氏门下。
科研成果
创立了调气解郁、心病三治、肝病三治、温阳四法等治疗法则。
发明了柴牡十味、二麻四仁、四煨汤、五白汤等有效验方。
荣誉称号
诊治范围
擅长哮喘、中风、肝胆疾病、心脏疾病、肾病等疑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