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宝昌

蔡宝昌(1952—),男,上海人。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是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专业
出生日期
姓名
性别
教学职称
毕业院校
籍贯
主要论文
1.黄雨婷,迟宗良,秦昆明,范孟雪,胡静,蔡宝昌,蔡挺.异甘草素共晶的热力学研究[J/OL].中国新药杂志,2017(18):2225-2229.
2.吴红旗,杨冰,石芸,陶益,蔡宝昌,秦昆明.炒决明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J].江西科学,2017,35(05):676-681+693.
3.朱慧,刘晓,祝婷婷,汪小莉,朱晓钗,蔡宝昌.熟大黄水煎液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及其药效学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5):470-475.
4.蔡宝昌.基于种子类中药逢子必炒探讨中药炮制共性机理及特征性质量标准[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5):443-447.
5.朱晓钗,刘晓,汪小莉,祝婷婷,朱慧,蔡皓,蔡宝昌.基于“生效熟增”论探讨酸枣仁炮制方法历史沿革及其镇静催眠作用物质基础[J/OL].中药材,2017(08):1992-1996.
6.杨光明,张玉玲,李萌,潘扬,蔡宝昌.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美拉德反应底物的含量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36(08):884-889.
7.陶益,黄苏润,杜映珊,李伟东,蔡宝昌.仙茅及其炮制品质控指标的比较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05):678-682.
8.庄延双,胡静,蔡皓,秦昆明,杨冰,刘晓,蔡宝昌.苍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04):428-432.
9.束雅春,秦昆明,陈亚军,蔡皓,刘晓,段煜,蔡宝昌.正交试验优选银翘散高压煎药机最佳煎煮工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3144-3149.
出版著作
主编并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专论》“十一五” 卫生部研究生规划教材、“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制剂分析》、“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中药炮制工程学》和《常用中药材HPLC指纹图谱测定技术》、《中药制剂前处理新技术与新设备》、《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药药理学(双语教材)》等12部教材和著作。
学术兼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澳中医药学会顾问
澳大利亚国家中医药发展中心高级顾问
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安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制药工程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药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平台主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标准重点研究室主任
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央和地方共建中药制剂和制药工程实验室主任
工作经历
1978.8—1984.12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炮制教研室助教。
1987.1—1991.10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讲师,从事中药炮制学及化学研究。
1991.11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
1990.6—1993.9南京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从事新药研究与开发。
1997.5—南京中医学院教授。
1998.5—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8.5—2004.9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4.8—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教育经历
197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
1988.5—1996.3两度赴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留学,从事天然药物研究,获药学博士学位。
社会活动
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赴美国XBL任高级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部、省级课题28项,其中国家级19项,包括“十五”重大攻关项目“50种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版《中国药典》中药饮片标准修订用样品的统一加工炮制研究”(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财政部重大科技专项“通塞脉微丸的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百合知母汤与绝经综合征肾虚证方证相应关系的基础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中药饮片煅制共性技术及其相关设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茱萸炮制前后体内作用的物质基础及炮制机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马钱子碱贴剂经皮给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平台”。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芪山茱萸治疗糖尿病肾病配伍增效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黄附子汤温里散寒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临床中药汤剂传统与机器煎煮技术规范化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麸制及有毒中药炮制技术与原理研究”等4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作为负责人,负责《中国药典》30多个中药炮制品种的修订研究任务。
1995年“中药马钱子炮制机理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中药草乌、半夏的炮制研究”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中药马钱子药代动力学及其代谢物的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山药等十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8年“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1年“中药炮制关键技术及饮片质量标准体系的集成创新”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中药炮制关键技术和设备在饮片质量控制中的集成应用”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标准中药饮片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究”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以上奖励均为第一完成人。
荣誉称号
获奖情况
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此外,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育部中药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