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指皮肤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引起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皮肤的炎症性反应。急性接触性皮炎除去接触物后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接触物反复刺激,易反复发作,或转化为亚急性和慢性皮炎。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疾病分类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遗传性
重要提醒
临床分类
1、根据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其他
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如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皮炎、尿布皮炎、漆性皮炎、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就医指南
1、皮肤出现大片红斑、丘疹。
2、伴有剧烈瘙痒、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皮肤有水泡或有破溃,伴有发热。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出现皮损部位进行检查,就诊时应穿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或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到现在有多久了?
2、您是否有瘙痒和灼痛的症状?症状缓解或加重的因素有哪些?
3、您有发热吗?发热时最高体温是多少度?
4、您出现症状之前接触过什么物质吗?
5、您近期是否更换了新的沐浴产品或化妆品呢?
6、您是从事什么职业呢?工作中会接触化学物质、粉尘、金属等物质吗?
7、您之前有过类似的情况吗?是否是反复发作呢?
8、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我这是什么病?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可以治愈吗?
4、目前需要如何治疗呢?需要吃药吗?
5、大约多久可治愈?治愈后会复发吗?
6、我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日常
接触性皮炎患者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刺激性物质,同时需要遵医嘱积极治疗,做好皮肤的护理。
1、心理特点
接触性皮炎患者常因患处瘙痒、灼痛,影响正常生活,以及病情反复出现,而引发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继而减轻精神负担、消除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家属无需害怕,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可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理解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可以和患者多交流和沟通,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发泄不良情绪。
1、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避免擅自使用药物,防止病情加重。
2、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1、穿宽大舒适及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防止局部摩擦而加剧瘙痒。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应及时洗澡或用温水擦拭皮肤后立即用毛巾擦干。宜使用性质温和的中性肥皂或沐浴露沐浴,忌用热水烫洗。
3、保持床单、被套清洁,定期清洗更换。
4、勤剪指甲,避免用手搔抓皮肤。
5、患者应避免染发、烫发等。
检查
当患者接触某些物质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伴有瘙痒、灼痛等,需要及时就诊。医生首先会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会建议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必要时进行激发试验。
医生会对皮损进行观察,患者一般有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大疱,皮损形态较单一。
1、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是目前临床用于检测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可以确定患者的致敏物质,以帮助医生确定致病原因。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
(1)操作方法:医生会将怀疑的致敏物质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等试剂,然后将需要测试的试剂放在皮肤过敏测试器内,贴在背部或前臂的健康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阴性反应则表示患者对试验物无敏感性。
(2)适应症:接触性皮炎、职业性皮炎、化妆品皮炎等。
(3)注意事项:急性期不进行斑贴试验。
2、激发试验
适用于化妆品或职业性接触所致的湿疹样皮炎,通过再次接触过敏原进行协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是寻找病因、脱离或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物并对症处理。医生会根据皮损严重程度及分期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剂型。使用外用药后症状仍不能好转或病情比较严重者,医生会予以口服药物进行系统治疗。
1、无渗液时可选用炉甘石洗剂;
2、有少量渗液可外用氧化锌油;
3、有明显渗液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
1、外用治疗药物
(1)外用糖皮质激素:亚急性期无渗液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有少量渗液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短暂的烧灼感或刺痛感,还可能导致皮肤变薄或颜色改变、产生斑点、毛发生长增加,停用药物后,这些副作用大多数可以得到改善。作用较强的激素制剂或大量使用会增加产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建议选用作用较温和、小剂量的激素制剂。
(2)外用抗生素:有感染时应用,如莫匹罗星。
(3)其他:亚急性期皮损有少量渗液时,可用氧化锌油。
2、系统治疗药物
(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以缓解瘙痒。
(2)抗生素:有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3)糖皮质激素:能使症状迅速减轻,尤其适用于严重的急性患者。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经常或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延缓儿童的生长发育,引发高血压、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4)其他:如维生素C、钙剂等。
炉甘石洗剂、硼酸溶液、莫匹罗星、氧化锌油、苯海拉明、泼尼松、维生素C、钙剂、乌蛇止痒丸、湿毒清胶囊、三黄洗剂、青黛散、黄柏溶液、紫草油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将受影响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进行光疗,可以改善其外观。
接触性皮炎中医总的治疗法则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止痒。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用药。
1、内治法
(1)风毒血热证,治以祛风清热,凉血止痒。中成药可用乌蛇止痒丸。
(2)湿毒热盛证,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中成药可用湿毒清胶囊。
(3)风燥血瘀证,治以祛风润燥,化瘀止痒。中成药可用乌蛇止痒丸。
2、外治法
(1)以潮红、丘疹为主者,可用三黄洗剂外搽,或将青黛散用冷开水调敷。
(2)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10%的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可外搽紫草油。
3、针刺疗法
针刺治疗对本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本病没有传染性。
1、有过敏体质的人;
2、建筑工人、冶金业工人、汽车修理员等接触金属、汽油、机油的工人;
3、美容师、理发师接触化妆品和染发剂等;
4、园丁和农业工人等接触花粉的人;
5、厨师和其他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
6、潜水员或游泳者,由于面罩或护目镜上有橡胶而增加患病风险。
病因
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又因为不同接触物的刺激性和致敏性不同,主要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也不同。
1、病因
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外源性物质种类众多,根据其性质主要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类。
(1)动物性
主要包括动物的毒素和昆虫的毒毛等,如蜂类,水母,毛虫等。
(2)植物性
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如漆树、荨麻、补骨脂等。
(3)化学性
是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金属及其制品,如镍、铬等;
②日常生活用品,如洗涤剂、肥皂、清洁养护用品、皮革、塑料、橡胶制品等;
③化妆品,如染发剂、油彩、止汗剂等;外用药物,如汞剂、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某些中草药等;
④化工原料如油漆、染料、甲醛、汽油、机油等;杀虫剂与除臭剂。此类物质多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少数为刺激性炎症。
2、发病机制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通常是由于接触具有刺激性或毒性的物质所引起,任何人均可发生。这是由于外界物理或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引起皮肤屏障破坏造成皮肤黏膜组织损伤。皮炎的发生与接触物的性质、浓度和接触时间等有关。强刺激性或浓度高的毒性物质如强酸、强碱等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急性皮炎,而弱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植物液等长期反复刺激可引起慢性皮炎。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系接触变应原引起的皮炎,致敏物本身无刺激性或毒性,大多数人接触后不发病,仅在少数敏感个体引起炎症反应。此型皮炎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物相对分子量较小,属于半抗原,在初次接触时与表皮细胞膜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经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吞噬、处理并迁移至淋巴结,使T淋巴细胞致敏,并产住记忆性T淋巴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物后可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通常在24~48小时内引起炎症反应。常见接触物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金属制品中的镍等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一般初次接触不发病,再次接触时发生皮炎。
症状
接触性皮炎的范围通常与接触物大体一致,境界较清楚。接触物的性质、浓度、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性不同,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轻者表现为红斑,轻度水肿,或针尖大小密集丘疹;重者红斑肿胀明显,其上可见多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糜烂、渗出或结痂,严重时出现皮肤坏死、溃疡等。患者常自觉瘙痒、灼热、胀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
1、病程分期
(1)急性期
表现为红斑、水肿,可伴有丘疹、水疱,渗出。疱破后出现糜烂,结痂,偶有坏死。急性期未经治疗或反复刺激可进入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2)亚急性期
表现为渗出减少,出现结痂及脱屑。
(3)慢性期
表现为皮肤苔藓化及鳞屑等。
2、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
(1)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系半抗原经口服、吸入、注射、透皮等方式进入敏感性个体体内,到达皮肤产生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常表现为:
①既往接触部位的皮炎复发,指既往发生皮炎部位或斑贴试验阳性部位再次发生皮炎。
②汗疱疹型,表现为掌跖和手指侧缘出现深在性小水疱、脱屑。
③泛发性湿疹型或发疹性药疹型表现为全身出现泛发性湿疹或发疹性药疹样皮炎。
④狒狒综合征是指股内侧、腹股沟和阴囊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在眼睑、颈侧、腋窝、肘窝等部位出现对称性湿疹样改变。
(2)化妆品皮炎
由接触化妆品或染发剂后所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病情轻者为接触部位出现红肿、丘疹、丘疱疹,重者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甚至累至全身。
(3)尿布皮炎
尿布更换不及时,产氨细菌分解尿液后产生氨刺激皮肤导致。多累及婴儿的会阴部,有时候可蔓延到腹股沟及下腹部。皮损呈大片潮红,亦可发生斑丘疹和丘疹,境界清楚,皮损形态与尿布包扎范围一致。
(4)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引发的皮肤致敏,多累及暴露器官。表现为潮红、水肿、丘疹、丘疱疹和水疱,重者可融合成大疱。自觉瘙痒或灼热。
(5)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
空气中的化学悬浮物可能致使暴露部位,特别是上眼睑、面部的急性或慢性皮炎。喷雾剂、香水、化学粉尘、植物花粉是可能来源,空气源性致敏物的炎症范围更宽。
接触性皮炎严重患者可伴随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症状。
接触性皮炎可复发,因瘙痒难忍,患者可能不断抓挠患处,导致局部皮肤破溃,渗出,使皮肤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中,从而导致细菌滋生,继发感染。
诊断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再根据接触部位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大疱,皮损形态较单一,去除接触物并经适当处理后皮损很快消退等特点,本病容易诊断。斑贴试验和激发试验有助于确立诊断。
1、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病因不明确,一般无明显接触史,皮损常泛发、对称,呈多形性,边缘不清,慢性病程,有复发倾向。接触性皮炎有刺激性物质接触史,皮损范围多与接触物一致,界限清楚。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鉴别
(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发病人群为所有人,皮损仅发生在直接接触的部位,无需致敏物,初次接触后4~12小时或反复接触后发病。接触物特性为刺激性或毒性物质,发病机制为非免疫反应,症状多为刺痛或灼伤,可有瘙痒。
(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发病人群为少数人,皮损范围大,泛发,需要致敏,再次接触24~28小时后发病。接触物特性为半抗原,发病机制为Ⅳ型超敏反应,症状为瘙痒。
预后
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不易查出,病情容易加重或反复。一般急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去除接触物后预后良好,但慢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炎症可持续存在。
接触性皮炎患者常自觉瘙痒和灼痛,且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
本病经过专业临床治疗后可治愈。
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本病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或刺激性物质,防止复发。
预防
1、对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致敏的物质,接触时应保持警惕性。
2、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除尘除螨。
3、注重皮肤清洁,可使用刺激性小的沐浴产品。
4、选择柔软、棉质面料的衣服,尽量避免紧身衣物。
5、婴幼儿应勤换尿布,也可选择纯棉尿布,每天用温水清洗,保持臀部清洁和干燥。
6、在进行烫发、染发之前可先将药水在皮肤上进行皮肤测试。
7、选择成分天然的化妆品,易过敏者可先进行皮肤测试再使用。
饮食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需要注意避开食用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同时应注意营养搭配,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促进疾病康复。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丝瓜、黄瓜、冬瓜、银耳、莲子、绿豆、百合、西瓜等。
2、瘦肉、鸡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应适量补充。
1、禁烟禁酒,少饮或避免浓茶及咖啡。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生蒜等。
3、避开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