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垂体囊肿

垂体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由于垂体Rathke囊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胚胎期垂体间存在Rathke囊,大多数在成年后退化消失,个别人该腔隙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形成囊肿。本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等),多数垂体囊肿患者无明显症状。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可暂不进行治疗,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主要病因

由垂体Rathke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其它名称

垂体Rathke囊肿、黏液上皮样囊肿、垂体胶样囊肿

发病部位

颅脑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常见症状

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头痛、视力障碍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X线、CT、MRI、病理检查

遗传性

不会遗传

重要提醒

本病部分患者可能无需进行治疗,但应在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检查后遵医嘱进行处理,不要自行判断病情。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头痛、视力障碍。

2、女性月经紊乱、自发性溢乳。

3、男性性欲减退、阳痿。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外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按时到医院复诊,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会引起头痛、视力障碍以及内分泌改变,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给予患者家庭的支持,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等,积极面对生活。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根据医嘱采取合适的体位。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4、加强营养,促进机体恢复。

生活管理

1、症状明显者宜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疾病康复。

2、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3、适度锻炼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舒适的温、湿度。

5、有视力障碍者,家属要注意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如厕、更衣和外出活动等,避免碰撞、摔倒等意外。

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头颅CT或MRI。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X线、CT、MRI检查了解患者病情,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影像学检查

1、X线

在颅骨X线平片上表现为蝶鞍扩大,通常无其他特征性表现。

2、CT

囊肿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占位,在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时,表现为等或高密度。

3、MRI(磁共振)

大多数囊肿MRI检查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表现与囊内容物有关。若含有炎性蛋白成分,T1加权呈高信号,若含有非蛋白性清亮囊液则呈低信号。

病理检查

医生会对囊肿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组织性质,有助于诊断。病理上囊肿壁细胞常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杯状上皮细胞,并含有黏液分泌细胞,少数混有假复层扁平上皮细胞。

治疗

治疗原则

垂体囊肿的治疗方式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无任何症状的垂体囊肿可暂不进行治疗,随诊观察即可。症状明显的垂体囊肿首选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本病通常不选择药物治疗。

相关药品

手术治疗

症状明显或是囊肿有增大趋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清除病灶,恢复和维护垂体功能,但也有可能损伤垂体功能。手术应慎重考虑,避免手术损伤加重垂体功能障碍。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尸检中的发生率约为12%~22%,但目前尚无权威的发病率数据。

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

病因

总述

垂体囊肿是起源于垂体Rathke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起源于垂体前部和后部之间残留的小腔隙,胚胎期的Rathke囊在成年后大多数退化消失,个别人该腔隙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形成囊肿。

基本病因

1、在胚胎发育4周时,消化管的颊泡发育成一憩室状结构,称Rathke囊袋。在第11~12周时,囊袋前后壁增生,形成垂体前部和中部,垂体中部可残留一小腔隙,在发育过程中逐渐被填充。

2、少数人该腔隙一直存留,当腔隙内分泌物显著增加,该腔隙可扩大形成较大的囊肿,即垂体囊肿。

症状

总述

垂体囊肿的症状主要是囊肿增大压迫相邻组织所致,大多数垂体囊肿患者无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

典型症状

1、垂体囊肿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鞍膈及硬膜受牵拉所致)、视力障碍(视交叉受压所致)、内分泌改变(垂体、漏斗、下丘脑受压所致)。

2、由于多数患者垂体囊肿体积较小,与病变大小明显相关的头痛、视力障碍等表现通常较轻,而内分泌改变相对较为明显。

3、内分泌改变中较常见的症状有月经紊乱、性欲减退、阳痿、自发性溢乳等。男性患者常见与性腺功能减退相关的症状,如疲劳和性欲下降。月经期妇女表现为月经不调、泌乳,绝经期妇女则表现为全垂体功能减退,如疲劳和心理状态改变。

并发症

垂体囊肿会压迫垂体、下丘脑等组织,可能导致垂体危象。囊肿的炎性反应和对周围正常垂体的浸润可能导致尿崩症发生。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有无异常症状以及症状的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颅内疾病或是内分泌疾病经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X线、CT、MRI、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小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伴有囊性变的垂体腺瘤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在磁共振T1像上多表现为等信号和低信号,病变位于腺垂体的一侧,多被增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伴有囊性变的垂体腺瘤

通常体积比较大,囊变周围可见有瘤实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预后

一般预后

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对生活无影响。症状明显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去除囊肿,垂体功能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通常不会危及患者生命。

危害性

本病会引起头痛、视力障碍以及内分泌改变,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能发生垂体危象。

治愈性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缓解,垂体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预后较好。

复发性

本病复发率较低。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