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白内障

轻微白内障即轻度白内障、早期白内障或初发期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但尚未严重影响视力的阶段。患者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通常包括轻微的视物模糊、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等。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调整用眼习惯、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遵医嘱用药等,以延缓白内障的发展、降低手术率。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是否医保
检查项目
遗传性
重要提醒
就医指南
1、看东西模糊,感到眼前朦胧,像蒙了一层雾;
2、眼睛看东西有重影或多影;
3、在灯光或阳光下看到刺眼的眩光或环绕光源的光晕;
4、视野中出现片状或点状的固定黑影;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如果出现视物模糊、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等症状,则应及时到眼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部检查,检查当天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能需进行散瞳,出现短时视物不清,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出现的视物模糊?
2、期间有没有加重?
3、还有其他症状吗?
4、您的家人有患过白内障吗?
5、您有其他眼部疾病吗?
6、眼睛受到过外伤吗?
7、您平时外出佩戴墨镜吗?
8、您之前进行过治疗吗?怎么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9、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1、我的眼睛是怎么回事儿?
2、严重吗?会失明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怎么治疗呢?
5、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6、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日常
早期白内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加强眼睛防护、调整用眼习惯、合理饮食、避免眼睛过度用力等,并应该遵医嘱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医生能够根据眼部病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缓白内障的进展。
1、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出门要佩戴墨镜,以减少紫外线对于眼睛的损害。
2、确保家中和工作场所的光线充足,特别是进行阅读和精细工作时。
3、进行长时间的视力活动后,要适当休息,定期进行眼部放松练习。
4、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5、保持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6、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减少对眼部的不良影响。
7、如有必要,及时更新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度数。
遵医嘱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白内障的进展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
如果出现视物模糊、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视野缺损等症状,则应积极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进行检查,以初步了解眼部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其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测、眩光试验、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网膜电流图等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1、视力检查
医生会使用标准视力表等工具,检查患者的远视力、近视力,从而判断视力的损害程度。
2、视野检查
医生会使用视野计等工具,来检查患者的视野范围,评估是否有视野缺失或视野变窄。
3、眼压检查
医生会通过测量眼压,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有青光眼。
1、对比敏感度检测
该检查可以评估患者在不同对比度水平下的视力,可能显示患者难以辨识低对比度的图像或文字。
2、眩光试验
该检查可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角度入射对视觉的影响,评估白内障的发展程度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
医生会通过用聚光手电筒由侧面照射于瞳孔缘上,观察晶状体的混浊部位与瞳孔缘之间出现的透明区域,从而判断白内障的程度。
4、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医生可仔细观察眼睛的前部结构,包括晶状体,有助于评估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
5、视网膜电流图
对于评价黄斑部视网膜功能判断有重要价值。
治疗
对于轻微白内障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症状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比如调整用眼习惯、合理饮食以及遵医嘱用药等,必要时还可考虑进行手术。
1、定期休息眼睛,避免强光直射,远离辐射。
2、如果需要,佩戴更新的处方眼镜或隐形眼镜。
3、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4、保持良好的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药物是轻微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复明片、谷胱甘肽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等,以帮助延缓白内障进展,减慢视力下降。
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复明片、谷胱甘肽滴眼液、法可林滴眼液
虽然轻微白内障一般不需要采取手术,但如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治疗周期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无传染性。
轻微白内障在临床上很常见。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病因
轻微白内障是白内障的初始阶段,一般是由于遗传、年龄增长、代谢异常、眼部其他疾病、孕期感染、物理损伤、应用某些药物等原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引起的。
1、遗传
遗传因素在轻微白内障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某些特定的遗传变异或基因缺陷可能导致晶状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促进晶状体的早期混浊和硬化。
2、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蛋白质会发生自然老化,导致其变得更加浑浊和硬化,这是引起轻微白内障的主要原因。
3、代谢异常
高血糖、低血钙等,可能导致晶状体内部化学环境改变,从而加速晶状体蛋白质的变性,使其出现混浊。
4、眼部其他疾病
如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可使晶状体因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出现混浊。
5、孕期感染
孕妇在孕期感染某些病原体,如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可能影响胎儿的晶状体发育,导致先天性白内障。
6、物理损伤
眼外伤如钝挫伤、穿孔伤、爆炸伤等,可直接破坏晶状体的结构,导致其出现局限混浊或全部混浊。此外,长期暴露于紫外线或放射性辐射等,也可能导致晶状体浑浊,从而发生轻微白内障。
7、应用某些药物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氯丙嗪等药物,可能影响晶状体细胞的代谢,导致混浊形成。
如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过量饮酒及吸烟,均可能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症状
轻微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主要症状包括视物模糊、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异常、视野缺损等,具体因人而异。
1、视物模糊
患者可能会感觉像是通过一片雾或薄纱看世界,导致图像细节不清晰。
2、单眼复视或多视
在受影响的眼睛中,患者可能会经历单眼复视或多视,表现为只用一只眼睛观察也可能看到两个或多个图像。
3、眩光
患者可能对阳光或人造光源特别敏感,表现为在灯光或阳光下看到刺眼的眩光或环绕光源的光晕。
4、色觉异常
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可能表现为蓝色及相关色调看起来更模糊或不鲜明。
5、视野缺损
患者的视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损,表现为眼前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
1、摔倒风险
患者由于视力受限,可能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2、失明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加重,可能导致更明显的视力减退,甚至发生失明。
诊断
一般根据年龄、机体代谢情况、家族疾病史、眼部外伤史等,出现视物模糊、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异常、视野缺损等症状,并结合眩光试验、虹膜新月影投照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与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进行鉴别。
1、青光眼
青光眼除了会引起视力下降之外,还会伴随着眼压的升高,出现剧烈疼痛,甚至放射到头部,引发头痛,而白内障属于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因此,可以通过症状、测量眼压与之鉴别。
2、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症状也是视力下降,但发生机制不同,主要是由于黄斑处毛细血管萎缩变性或脉络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因此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进行鉴别。
预后
轻微白内障的预后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应根据患者的眼部状况、是否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诊等因素而确定。如果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的眼科检查和相关治疗,则大多数可以维持较好的视力和生活质量;但如果没有采取治疗和生活管理,则晶状体混浊会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1、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理和治疗,则晶状体混浊会继续发展,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2、患者由于视力受限,可能增加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多数患者可以维持较好的视力。
预防
早期白内障虽然很难完全预防,但加强眼睛防护、积极治疗眼部疾病、避免眼外伤、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等,有助于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外出戴防紫外线的墨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
2、在进行高风险的活动时,佩戴保护眼镜或使用防护面罩,以保护眼睛免受潜在的伤害。
3、积极治疗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眼部疾病,避免影响到晶状体。
4、适当控制看书写字、看电视的时间,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用眼。
5、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6、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缩瞳剂等药物。
饮食
轻微白内障患者应保证饮食均衡,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少吃高糖、油腻、过咸、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帮助改善症状。
1、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肉、鱼、鸡蛋、牛奶等。
2、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菠萝、橘子、樱桃、油菜、紫菜等。
3、适当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牛奶、谷类、萝卜、扁豆、茄子等。
1、少吃油腻、过咸的食物。
2、少吃糖类食品。
3、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忌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