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猫抓病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又称猫抓热、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是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多在被携带汉赛巴尔通体的猫抓咬后发病,局部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病因

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引起

其它名称

猫抓热、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生症

发病部位

皮肤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常见症状

红斑性丘疹、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体的培养和分离、血常规、血清抗体测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皮肤试验、病理学检查

英文名称

cat-scratch disease

遗传性

不会遗传性

重要提醒

猫抓病不仅造成皮肤损害,不及时处理还可出现关节病、脑病,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慢性脏器损害,影响机体健康。

日常

总述

日常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并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过分担忧,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向他人倾诉等方法缓解不良情绪,也可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猫抓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要了解药物的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生活管理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内休息,有助于保持积极平稳的心理状态;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3、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病情监测

主要观察患者病情是否好转,不适症状是否缓解或消失,有无病情反复情况,一旦出现任何不适,要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治疗。

复诊须知

若长期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加重,要及时就医,以便尽早查明原因,防止加重病情,耽误治疗。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皮损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病原体培养和分离、血清抗体测定等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观察皮损的类型、发病部位及分布特点,检查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以及有无触痛等不适。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特点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查

1、病原体的培养和分离

通常可从患者的淋巴结脓液和原发皮肤损害处分离培养出汉赛巴尔通体。

2、血常规

早期可能有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结化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

3、血清抗体测定

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猫抓病的血清学诊断标准。

4、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PCR技术等,可检测是否存在汉赛巴尔通体DNA。

5、皮肤试验

目前极少用,部分患者可有汉格-罗斯皮肤试验阳性。汉格-罗斯皮肤试验是取淋巴结脓液经杀菌后作为抗原,取0.1毫升抗原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若48~72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直径≥5㎜的硬结节,则为阳性。

病理检查

必要时还在肿大淋巴结或皮损部位取部分活检组织,送病理科进行镜检,观察有无汉赛巴尔通体。

治疗

治疗原则

该病有自限性,多数可自愈,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或免疫力异常患者,医生可能会酌情使用利福平、四环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淋巴结化脓者可进行穿刺吸脓;长期不愈的肿大淋巴结还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

药物治疗

症状严重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治疗处方。常用的有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四环素等。

相关药品

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四环素

治疗周期

猫抓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年,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5~14岁人群,无性别差异。

好发季节

多在夏秋季节发病。

病因

总述

本病主要是因汉赛巴尔通体感染导致。汉赛巴尔通体为棒状小杆菌,是一种需氧杆菌,常存在与猫的口咽部,可通过跳蚤在猫之间传播,而猫可通过抓、咬将此菌传染给人类,但该菌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症状

总述

猫抓病患者的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皮损表现、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等。

典型症状

1、皮肤症状

大部分患者有原发损害,如被抓伤、咬伤痕迹,伤后3~5天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类似昆虫叮咬,痒痛不显著,多在数周内愈合,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常无瘢痕形成。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和紫瘢等皮肤损害。

2、淋巴结肿大

是本病的主要特征,于伤后1~2周出现,通常为局限性或单侧(伤侧)淋巴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肿大淋巴结初起较结实,有触痛,一般数周或数月后可消退,少数可化脓。

3、全身症状

可出现发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甚至体重减轻等症状。

并发症

若原发损害位于结膜,会出现慢性肉芽肿性结膜炎和耳前淋巴结肿大,即Parinaud眼淋巴结综合征。少数情况下,猫抓病可能会导致脑病、骨髓炎、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等病变。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猫抓咬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有时需要与存在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兔热病、孢子丝菌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瘤等,病原体培养、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通常经2~3个月可自愈,一般预后良好。少数存在脑病、器官损害等并发症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大多也可治愈,但淋巴结肿大于5cm时可持续1~2年。本病很少致死,病死率在1%以下。

危害性

少数猫抓病患者可能引起脑病、骨髓炎、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等病变,影响身体健康。

自愈性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自愈。

治愈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大多可治愈。

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因此尚无确切治愈率数据。

根治性

经过合理的治疗后,可以获得根治。

复发性

本病痊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一般不会再次感染。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因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宠物抓咬引起,日常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有儿童的家庭尽量不养宠物,以防宠物意外抓伤;

2、养宠物时注意宠物卫生,定期修剪指甲、洗澡及驱虫,同时注意避免被抓伤、咬伤;

3、被咬、抓伤后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消毒,并及时就医注射狂犬疫苗。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维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给予合理、清淡、易消化饮食,同时注意保证营养均衡。

2、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肉食、蛋类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3、适当增加机体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促进机体代谢,加快病情康复。

饮食禁忌

1、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影响治疗。

2、忌海鲜等发物,戒烟禁酒,以免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