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脚上起水泡

水泡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为水疱,是指高出皮肤表面且含有液体的局限性隆起性皮肤损害,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0mm,可从丘疹发展而来,如果水泡直径大于10mm在医学上则称为大疱。虽然足癣(俗称脚气)是引起脚上起水泡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实际上脚上起水泡的病因还包括许多其他的皮肤疾病。值得强调的是,不同原因导致的足部水泡治疗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应积极到院诊治,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水疱型足癣、足部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癣菌疹、摩擦性水疱等所致

其它名称

脚上起水疱

发病部位

足部,皮肤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足部水疱、瘙痒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

遗传性

小部分可能与遗传有关

重要提醒

脚上起水泡时,应避免私自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延误诊治,加重病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由于足部烫伤、烧伤引起时,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足部反复出现水疱。

2、伴有瘙痒、疼痛。

3、伴有皮疹、皮肤糜烂、红斑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皮肤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部位出现水泡?

2、您脚上出现水泡多久了?

3、水泡有什么变化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是否接触过过敏物质?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足部水泡?

2、我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6、水泡可以自行处理吗?

7、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8、这个病会传染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日常

总述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足部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皮损的恢复。

心理护理

患者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常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家属应积极劝导,帮助缓解不良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管理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紧张、焦虑。

3、注意个人足部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鞋袜。

4、建议穿着透气、大小合适的鞋子,不要穿硬底皮鞋,鞋子不宜过大、过小,鞋垫要平整。

5、避免足部接触致敏物质。

6、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不要用手随意搔抓患处。

8、足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日常生活用品,预防传染。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足部水疱、瘙痒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等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视诊,可初步了解皮损的部位、大小、颜色、范围、边缘等情况,还可评估有无糜烂、破溃、红肿等异常。

2、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局部皮温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异常、局部压痛、感觉异常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感染、出血、过敏等。

2、真菌学检查

怀疑足癣引起者者,医生会从患处取一部分皮屑,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进行培养,以确定诊断并明确真菌类型。

3、皮肤过敏原测试

对于过敏引起者,医生会进行皮肤过敏原测试,可以检测出皮肤对哪些物质过敏,确定过敏原。

4、斑贴试验

对于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是寻找并明确接触性变应原的金标准。

5、癣菌素试验

如患者出现癣菌素试验阳性,可提示过去或现在有皮肤癣菌感染,是诊断癣菌疹及皮肤癣菌病的依据之一。

治疗

治疗原则

由于脚上起水泡的发生原因较多,而且不同情况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因此医生会首先明确病因,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对于足部烫伤、烧伤引起者,不要擅自弄破水疱,可立即进行冷敷,之后尽快到院进行创面处理。

一般治疗

1、对于摩擦性水疱,如水疱较小多能够自行吸收,可无需处理;若水疱较大,可使用消毒后的针在水疱表面刺个洞,进行引流,然后使用碘酒或酒精等消毒药水涂抹创口及周围,最后使用干净的纱布包扎好。

2、对于过敏引起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

1、炉甘石洗剂

对于早期的水疱损害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具有干燥止痒作用。

2、润肤剂

对于局部反复脱屑、干燥疼痛者,使用尿素霜、羊毛脂软膏等。

3、抗真菌药物

对于水疱型足癣引起者,医生会综合考虑足癣的严重程度、合并疾病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选择外用抗真菌药、口服抗真菌药或二者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剂型通常选用无刺激的溶液、霜剂或乳膏。

4、糖皮质激素

对于足部湿疹、汗疱疹引起者,可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病情严重者,可口服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5、抗组胺药物

对于接触性皮炎、足部湿疹、癣菌疹等过敏反应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常用药物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

相关药品

炉甘石洗剂、尿素霜、羊毛脂软膏、咪康唑、联苯苄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强的松、地塞米松、苯海拉明、氯雷他定

手术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的烧烫伤,医生会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脚上起水泡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脚上起水泡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性

脚上起水泡本身不会传染,但由于趾间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水疱型足癣时,这些病原体可通过直接/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发病率

脚上起水泡在日常生活及临床中均较为常见,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报道。

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水疱型足癣、足部湿疹、汗疱疹、接触性皮炎、摩擦性水疱等皮肤疾病者。

病因

总述

由于我国沿海地区、气候温热潮湿,利于真菌生长,因此不少患者认为脚上起水泡是因足癣所致。但足癣只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实际上脚上起水泡还可能与许多其他皮肤疾病有关。

基本病因

1、水疱型足癣

为足癣的常见类型,足癣是指由于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真菌感染,致病菌以趾间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多见,本病具有传染性,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

2、足部湿疹

也是引起脚上起水泡的常见原因之一,容易误诊为足癣。相关研究显示,近20~30年来,我国足部湿疹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超过足癣的发病率。足部湿疹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但过敏原往往不易查清。

3、汗疱疹

是一种对称发生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侧缘的水疱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汗疱疹实际上是一种湿疹样反应,精神因素、局部感染、过敏或刺激及神经功能失调等都可能与本病相关。

4、接触性皮炎

是皮肤接触致敏物质引起的局部皮肤的过敏性反应,致敏物质因人而异。发生在足部的接触性皮炎致敏物质主要包括鞋袜、胶布、植物、昆虫以及某些外用药物等。

5、癣菌疹

是机体对真菌或真菌代谢产物发生的变态反应,患者会在癣菌疹之前先患有皮肤癣菌病。

6、摩擦性水疱

也是日常生活中引起足部水泡的常见原因,是由于足部经受较长久的摩擦和压迫所致,为常见的物理性水疱性皮肤病。

7、足部烫伤、烧伤

由于局部高温导致足部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液体渗出,带出大量抵抗炎症的细胞,组织发生肿胀,便会形成足部水泡。

8、其他

较为少见,包括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掌跖脓疱病、手足口病等。

症状

总述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足部水泡形成,可伴有瘙痒、疼痛等,但不同病因引起者临床表现可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1、水疱型足癣表现

通常见于足跖中部或趾间皮肤,足跟少见。原发损害以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为主,疱壁厚,疱液清;水疱干燥吸收后发生脱屑。患者初期常有明显瘙痒或刺痛感。本病患者有较强的继发细菌感染和促发癣菌疹的倾向。

2、足部湿疹表现

一般为双足对称性发病,多见于冬季,与足癣不同的是,其水泡边界不清,更多地出现于拇趾及其他足趾,也可发生于足背,较少侵犯趾间。典型皮损为密集的丘疹、水疱、点状糜烂,常自觉瘙痒。本病可呈慢性经过,可发展为慢性足部湿疹,表现为典型的红斑、糜烂、结痂、浅破裂等。

3、汗疱疹表现

常在春末夏初至秋季发病,皮损常对称出现,为密集深在的小水疱,好发于指趾侧面,严重者延及手掌和足底,并可聚集成大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较轻者一年发作一次;病情较重者一年可发病数次。

4、足部接触性皮炎表现

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特点为皮损的形状与接触物形状相同。

5、癣菌疹表现

既可由于足癣引起,表现为癣灶以外的足部出现丘疹、水疱、红斑等,也可因头癣、体癣引起,表现为手足部水疱、丘疹。本病的皮损可随着皮肤癣菌病的治愈而愈。

6、摩擦性水疱表现

常发生于足部受压部位,以足部前部多见,表现为黄豆至草莓大小的深在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周围无红晕,疱液清晰或有血性,小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大疱时常感疼痛或不适。本病愈合后通常不留瘢痕,经一定锻炼后即不再发生。

7、足部烫伤表现

通常来讲,轻度的足部烫伤不会出现水泡,当足部烫区域出现水泡形成时,则表明发生了较深度的烫伤。

并发症

脚上起水泡可并发丹毒、蜂窝织炎、苔藓样变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足部水疱、瘙痒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真菌学检查、皮肤过敏原测试、斑贴试验、癣菌素试验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预后

一般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良好。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应避免自行使用外用药物治疗,以免误诊误治,加重病情。

危害性

1、足癣引起者,本病具有传染性,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或自身扩散为头癣、体癣、手癣等。

2、部分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瘙痒、疼痛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部分患者认为脚上起水泡就是足癣所致,自行使用药物治疗,延误诊治,常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4、如水疱处理不当,发生破溃有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自愈性

对于摩擦性水疱、接触性皮炎、汗疱疹所致者,如病情较轻,水疱可自行吸收。

治愈性

多数患者经积极诊治,皮损可有效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预防

预防措施

针对本病的发生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勤洗脚,洗完后彻底擦干。

2、穿透气性好、干净的鞋袜,脚汗多时可使用抑汗剂。

3、不要穿硬底皮鞋,鞋垫要平整。

4、在容易磨出水疱的部位可先贴一块创口贴。

5、避免接触过敏原。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的作用。

饮食建议

清淡饮食,规律饮食,建议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如胡椒、辣椒、生姜、芥末、大蒜、浓茶等。

2、少吃油炸、油腻食物。

3、少吃过冷、过热食物。

4、少吃甜食。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