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疕

白疕,中医病名。是一种以红斑、丘疹、鱗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红斑基础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鱗屑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男女老幼皆可罹患,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1%-3%。初发病例季节性明显,多冬重夏轻,但部分患者可相反,数年之后则季节性不明显。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银屑病。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加快。脓疱型者细菌培养阴性。
2、组织病理检查具有以下改变
(1)寻常型
主要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imro微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深人真皮。真皮乳头呈杵状向表皮内上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2)脓疱型
表皮内海绵状脓疱,疱内多数嗜中性粒细胞,脓疱多位于棘细胞上层。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红皮病型
除银屑病的病理改变外,与慢性皮炎相似,呈明显的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上皮脚延长,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真皮浅层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周围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
病因
诊断
1、寻常型
为本病最常见的类型。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扩大为绿豆、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鲜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形态不同的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薄膜,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为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性皮损。发生在头部,其发呈束状,但毛发正常,无脱落;发生在指甲则甲板呈顶针状;发生在面部的皮损可呈小片红斑;发生在口腔黏膜则为灰白色斑片,四周有红晕,基底浸润;发生在龟头则为光滑、干燥性红斑,边界清楚,刮之有白色鱗屑;小腿前反复发作的皮损可有苔藓样变。皮损可发生于身体各处,对称分布。初发时多在头皮及肘、膝关节等处。临床上可见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蛎壳状、混合状等多种形态。少数轻型病例初次发病可有自愈情况。但当反复患咽炎、扁桃体炎,或紧张劳累,或恣食腥膻发物、辛辣等,往往可诱发。病程缓慢,有的自幼发病,持续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有迁延终身者。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颜色鲜红,鳞屑较厚,针刺、搔抓、外伤、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皮疹,称为同形反应。
(2)静止期
皮损稳定,基本无新疹出现,原皮疹色暗红,鳞屑较多,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3)退行期
皮损缩小或变平,颜色变淡,鱗屑减少,或从中心开始消退,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
2、脓疱型
可继发于寻常型,亦可为原发性,一般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种。
(1)泛发性脓疱型
临床表现为皮疹初发多为炎性红斑,或在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上出现密集的、针尖到粟粒大、黄白色浅在的小脓疱,表面覆盖少量鱗屑,2周左右消退,再发新脓疱;严重者可急性发病,全身出现密集脓疱,并融合成“脓湖”,可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可并发肝、肾等系统的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死亡。
(2)局限性脓疱型
以掌跖脓疱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皮损仅限于手、足部,掌跖出现对称性红斑,其上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深在脓疱,不易破溃,1-2周后干枯、结痂、脱皮,脓疱常反复发生,顽固难愈。
3、关节病型
常有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皮肤损害,伴有关节炎的表现,以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为主,常不对称,亦可侵犯大关节和脊柱。受累关节红肿、疼痛,重者可有关节腔积液、强直、关节畸形。此型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
4、红皮病型
常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成,或由于治疗不当,或外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后突然停药而引起。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紫红、肿胀、浸润,大量糠状脱屑,仅有少量片状正常皮肤(称“皮岛”),掌跖角化,指(趾)甲增厚甚至脱落。伴有发热、畏寒、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常数月或数年不愈。
1、寻常型
为本病最常见的类型。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扩大为绿豆、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鲜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形态不同的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薄膜,为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为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性皮损。发生在头部,其发呈束状,但毛发正常,无脱落;发生在指甲则甲板呈顶针状;发生在面部的皮损可呈小片红斑;发生在口腔黏膜则为灰白色斑片,四周有红晕,基底浸润;发生在龟头则为光滑、干燥性红斑,边界清楚,刮之有白色鱗屑;小腿前反复发作的皮损可有苔藓样变。皮损可发生于身体各处,对称分布。初发时多在头皮及肘、膝关节等处。临床上可见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蛎壳状、混合状等多种形态。少数轻型病例初次发病可有自愈情况。但当反复患咽炎、扁桃体炎,或紧张劳累,或恣食腥膻发物、辛辣等,往往可诱发。病程缓慢,有的自幼发病,持续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有迁延终身者。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原皮疹不断扩大,颜色鲜红,鳞屑较厚,针刺、搔抓、外伤、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皮疹,称为同形反应。
(2)静止期
皮损稳定,基本无新疹出现,原皮疹色暗红,鳞屑较多,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3)退行期
皮损缩小或变平,颜色变淡,鱗屑减少,或从中心开始消退,遗留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或色素沉着斑。
2、脓疱型
可继发于寻常型,亦可为原发性,一般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种。
(1)泛发性脓疱型
临床表现为皮疹初发多为炎性红斑,或在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上出现密集的、针尖到粟粒大、黄白色浅在的小脓疱,表面覆盖少量鱗屑,2周左右消退,再发新脓疱;严重者可急性发病,全身出现密集脓疱,并融合成“脓湖”,可伴有发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可并发肝、肾等系统的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死亡。
(2)局限性脓疱型
以掌跖脓疱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皮损仅限于手、足部,掌跖出现对称性红斑,其上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的深在脓疱,不易破溃,1-2周后干枯、结痂、脱皮,脓疱常反复发生,顽固难愈。
3、关节病型
常有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皮肤损害,伴有关节炎的表现,以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为主,常不对称,亦可侵犯大关节和脊柱。受累关节红肿、疼痛,重者可有关节腔积液、强直、关节畸形。此型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
4、红皮病型
常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成,或由于治疗不当,或外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后突然停药而引起。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紫红、肿胀、浸润,大量糠状脱屑,仅有少量片状正常皮肤(称“皮岛”),掌跖角化,指(趾)甲增厚甚至脱落。伴有发热、畏寒、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常数月或数年不愈。
1、风热疮
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特征性皮疹为椭圆形红斑,上覆糠秕状鱗屑,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无薄膜及筛状出血现象。
2、慢性湿疮
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皮损肥厚粗糙,有色素沉着,鱗屑较少;瘙痒剧烈。
3、白屑风
皮疹多发于头面;红斑边界不清,鱗屑多呈油腻性,无筛状出血;头发不呈束状,病久有脱发现象。
预防
1、预防感染和外伤。在秋冬及冬春季节交替之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对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合并扁桃体肿大者,可考虑手术摘除。
2、忌食辛辣腥膻发物,戒烟酒,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3、避免过度紧张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
4、进行期或红皮病型不宜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忌热水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