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疳

鼻疳,中医病名。是指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痛痒、糜烂渗液或粗糙皲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小儿,可反复发作。西医学的鼻前庭炎、鼻前庭湿疹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治疗
肺经蕴热者给予清热泻肺,湿热者给予清热燥湿,阴虚血燥者给予养血滋阴。
1、外洗
可选用以下方药煎水局部外洗:
(1)内服中药渣再煎。
(2)苦楝树叶、桉树叶各30g。
(3)苦参、苍术、白鲜皮各15g。
(4)菊花、蒲公英各60g。
(5)马齿苋、地肤子、黄柏、枯矾各30g。
2、外敷
(1)红肿、糜烂、渗液,可用青蛤散涂敷。
(2)糜烂不愈,脂水多者,可取瓦松或五倍子适量,烧灰研细末,敷于患处。
(3)干燥、皲裂、脱屑者,用黄连膏外涂。
(4)灼热疼痛者,取辰砂定痛散用麻油调敷。
病因
诊断
1、可有挖鼻史,长期流鼻涕或过敏等病史。
2、鼻前孔或上唇肌肤灼热疼痛,或瘙痒,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
3、鼻前庭及其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结痂,或见水疱、渗流脂水,或局部暗红,肌肤粗糙、皲裂、脱屑,鼻毛脱落,鼻前孔缩窄。
1、可有挖鼻史,长期流鼻涕或过敏等病史。
2、鼻前孔或上唇肌肤灼热疼痛,或瘙痒,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
3、鼻前庭及其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结痂,或见水疱、渗流脂水,或局部暗红,肌肤粗糙、皲裂、脱屑,鼻毛脱落,鼻前孔缩窄。
本病与鼻疔均可出现外鼻部红肿疼痛,应加以鉴别
鼻疔为外鼻部的疔疮疖肿,病变较局限,可化脓,病程较短,愈后不易反复;鼻疳的病变范围较大,不会化脓,可糜烂、渗液,病 程较长,常易反复发作。
预防
1、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避免涕液浸渍鼻窍肌肤。
2、保持鼻部清洁,忌用热水烫洗或肥皂水洗涤,避免局部刺激。
3、戒除挖鼻、拔鼻毛等不良习惯。
4、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及鱼、虾、蟹等发物。
5、小儿患者,应注意饮食调养,并应防治各种寄生虫病,以防疳热上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