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渊

鼻渊,中医病名。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鼻科的常见、多发病之一,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西医学的急慢性鼻窦炎及鼻后滴漏综合征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局部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及中鼻道为甚,或淡红,中鼻甲肥大或呈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下鼻道或后鼻孔可见脓涕。前额部、颌面部或鼻根部可有红肿及压痛。
2、其他
鼻窦X线或CT检查常显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及混浊,或可见液平面。上颌窦穿刺冲洗可了解窦内有无脓液及其性质、量、气味等,但此项检查需在病人无发热,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的情况下施行。
治疗
注意辨别虚实之不同,内外治结合。
1、滴鼻法
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以疏通鼻窍。
2、熏鼻法
用芳香通窍,行气活血的药物,如苍耳子散、川芎茶调散等,放砂锅中,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倒入合适的容器中,先令患者用鼻吸入热气,从口中吐出,反复多次,待药液温度降至不烫手时,用纱布浸药热敷印堂、阳白等穴位。
3、鼻窦穿刺冲洗法
多用于上颌窦,穿刺冲洗后,可选用适宜药液注入。
4、负压置换法
用负压吸引法将鼻窦内的脓液吸引出来,再将适宜的药物置换进入鼻窦,以达到治疗目的。
5、理疗
可配合局部超短波或红外线等物理治疗。
病因
诊断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病史。
2、临床症状
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病史。
2、临床症状
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同时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也可双侧同时发生,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或颌面部、头顶部等,并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病应与鼻窒及鼻鼽相鉴别。
1、鼻窒与鼻渊
均可有鼻塞、流涕,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鼻窒的必备症状是经常性鼻塞,不一定有流涕,即使伴有流涕,量也不多,鼻甲肿胀以下鼻甲为主,中鼻道及嗅沟无脓涕;而鼻渊的必备症状是流大量浊涕,不一定有鼻塞,鼻甲肿胀以中鼻甲为主,且中鼻道及嗅沟常有脓涕。
2、鼻鼽与鼻渊
特征均为大量流涕,但鼻鼽为大量流清涕,常伴有喷嚏连连;鼻渊为大量流浊涕,多无喷嚏。
预防
1、及时彻底治疗伤风鼻塞及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牙病)。
2、保持鼻腔通畅,以利鼻涕排出。
3、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以免邪毒窜入耳窍致病。
4、注意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腻食物,戒除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