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窒

鼻窒,中医病名。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多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西医学的慢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局部检查
早期鼻腔黏膜充血,尤以下鼻甲肿胀明显,色红或暗红,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血管收缩剂收缩鼻腔,黏膜及下鼻甲缩小明显。病久者下鼻甲黏膜肥厚,暗红色,表面多呈桑椹状或结节状,触之有硬实感,弹性差,血管收缩剂对鼻腔黏膜的收缩不敏感。
治疗
本病多由邪滞鼻窍所致,治疗时根据病机不同,可分为清热宣肺通窍,益气散邪通窍,行气活血通窍等。
1、滴鼻
可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
2、蒸汽吸入
可用中药煎煮液如苍耳子散,或将柴胡、当归、丹参注射液等雾化经鼻吸入。
3、下鼻甲注射
鼻甲肥大者,可酌情选用当归、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行下鼻甲注射。
病因
本病多因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不洁空气、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等亦可致本病。其病机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
诊断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
鼻塞除可见于鼻窒外,尚可见于伤风鼻塞、鼻鼽、鼻渊、鼻息肉等多种鼻病,应加以鉴别。
1、鼻窒与伤风鼻塞
均以鼻塞为主要症状,且均可伴有流涕、嗅觉减退等,但鼻窒病程长,常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流涕较少,无明显全身症状;伤风鼻塞病程短,早期流清涕且 打喷嚏,1-2天后渐转为黏涕及黄涕,鼻黏膜多鲜红,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鼻渊
鼻塞同时多以鼻涕量多,黏脓性或脓性,头昏痛等。检察见鼻道内脓性分泌物多。
3、鼻息肉
鼻塞多单侧,渐进性,涕多,检查见鼻腔内赘生物。
预防
1、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戒除烟酒,增强体质。
2、避免受凉及粉尘长期刺激,积极防治伤风鼻塞。
3、避免长期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4、鼻塞重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