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鼻窒

鼻窒,中医病名。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多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西医学的慢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脏腑虚弱,邪滞鼻窍

其它名称

鼻塞、鼻齆、齆鼻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长期鼻塞、流涕

相关中医疾病

慢性鼻炎

英文名称

nasal obstruction diseas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局部检查

早期鼻腔黏膜充血,尤以下鼻甲肿胀明显,色红或暗红,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血管收缩剂收缩鼻腔,黏膜及下鼻甲缩小明显。病久者下鼻甲黏膜肥厚,暗红色,表面多呈桑椹状或结节状,触之有硬实感,弹性差,血管收缩剂对鼻腔黏膜的收缩不敏感。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多由邪滞鼻窍所致,治疗时根据病机不同,可分为清热宣肺通窍,益气散邪通窍,行气活血通窍等。

药物治疗
鼻窒辩证要点肺经蕴热,熏蒸鼻窍,故鼻肌膜充血肿胀;肺失清肃,鼻塞,涕黄,咳嗽痰少。舌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乃肺经蕴热之象。肺脾气虚,卫气不固,外邪易犯,邪毒易滞,故鼻塞。阴阳相争,阳气偏盛时则症状轻,阴气偏盛时症状重,故鼻塞间歇性,或呈交替性,遇寒症状加重。证属虚寒,故鼻内肌膜肿胀色淡,流涕清稀;肺气不足则气短。肺不布津,聚而生痰,肺气上逆,则咳嗽。气虚则面色恍白。如食欲欠佳,大便时溏、体倦乏力为脾气虚弱之证。病久,邪毒久滞,壅阻脉络,气滞血瘀,鼻腔壅滞,鼻塞持续,鼻甲暗红肥厚;浊邪阻滞脉络,蒙蔽清窍,故头痛头胀、耳胀闷堵塞感;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证。鼻窒治疗原则本病多由邪滞鼻窍所致,治疗时根据病机不同,可分为清热宣肺通窍,益气散邪通窍,行气活血通窍等。鼻窒证治分类(一)肺经蕴热,壅塞鼻窍症状: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时轻时重,鼻涕色黄而黏,可伴有口干,咳嗽痰少而黄。鼻腔肌膜充血暗红,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舌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方药: 黄芩汤加减。常用药:黄芩、栀子、桑白皮、连翘、薄荷、荆芥、赤芍、麦冬、桔梗。(二)肺脾气虚,邪滞鼻窍症状:鼻塞间歇性或交替性,遇寒加重,鼻涕白而黏或稀清,量较多。头晕头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咳嗽痰稀,恶风怕冷,易感冒。鼻腔肌膜肿胀色淡红。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或缓弱。治法:补益肺脾,散邪通窍。方药:①肺气虚为主者, 温肺止流丹加减。常用药:人参、甘草、诃子、细辛、荆芥、桔梗、鱼脑石、辛夷、苍耳子、五味子、白术、黄芪。②脾气虚为主者,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三)邪毒久留,血瘀鼻窍症状:鼻塞重,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黏白或黏黄,鼻音重,或嗅觉减退,头痛头胀,可伴有耳胀闷堵塞,听力下降等症状。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或弦细。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窍。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赤药、川芎、麝香(可用人工麝香代)、老葱、红枣、黄酒、石菖蒲、丝瓜络,浙贝。 [1]
其他治疗

1、滴鼻

可用芳香通窍的中药滴鼻剂滴鼻。

2、蒸汽吸入

可用中药煎煮液如苍耳子散,或将柴胡、当归、丹参注射液等雾化经鼻吸入。

3、下鼻甲注射

鼻甲肥大者,可酌情选用当归、黄芪、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行下鼻甲注射。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多因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不洁空气、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等亦可致本病。其病机与肺、脾二脏功能失调及气滞血瘀有关。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

以鼻塞为主要症状。鼻塞呈间歇性或交替性。病变较重者,可呈持续性鼻塞,鼻涕不易擤出,久病者可有嗅觉减退。

鉴别诊断

鼻塞除可见于鼻窒外,尚可见于伤风鼻塞、鼻鼽、鼻渊、鼻息肉等多种鼻病,应加以鉴别。

1、鼻窒与伤风鼻塞

均以鼻塞为主要症状,且均可伴有流涕、嗅觉减退等,但鼻窒病程长,常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流涕较少,无明显全身症状;伤风鼻塞病程短,早期流清涕且 打喷嚏,1-2天后渐转为黏涕及黄涕,鼻黏膜多鲜红,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鼻渊

鼻塞同时多以鼻涕量多,黏脓性或脓性,头昏痛等。检察见鼻道内脓性分泌物多。

3、鼻息肉

鼻塞多单侧,渐进性,涕多,检查见鼻腔内赘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戒除烟酒,增强体质。

2、避免受凉及粉尘长期刺激,积极防治伤风鼻塞。

3、避免长期局部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4、鼻塞重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邪毒入耳。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