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痉病

产后痉病,中医病名。是以新产后或产褥期内,产妇发生手足抽搐、项背强直,甚或口噤,角弓反张等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多发于产后妇女。产后痉证为新产三病之一,可因阴血虚而发病,亦可因产创、感染邪毒而发病。感染邪毒而痉者,为产后“破伤风”,是产后危急重症之一。西医学的产后手足搐搦症、产后破伤风,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妇科检查
阴道流血量多,或软产道损伤。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钙、细菌培养等可协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息风镇痉”为主。阴血亏虚者,以养血息风为主;感染邪毒者,以解毒镇痉为要。注意不可过用辛温之品,以防燥血伤津,变生他疾。
药物治疗
产后痉病辩证要点产后痉证,首辨虚实,而后定法。产后痉病治疗原则属阴血亏虚者,当以养血熄风为主;属感染邪毒者,当以解毒镇痉为主。注意不可过用辛温之品,以防燥血伤津,变生他证。产后痉病证治分类l.阴血亏虚证主要证候:产后失血过多,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虚细。治法:育阴养血,柔肝熄风。代表方: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天麻、钩藤、石菖蒲。方药:白芍、阿胶、龟甲、鳖甲、牡蛎、麦冬、干地黄、炙甘草、麻仁。2.感染邪毒证主要征候: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恶寒,牙关紧闭,口角抽动,面呈苦笑,继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舌黯红,苔薄白,脉弦大而浮。治法:解毒镇痉,理血祛风。代表方:玉真散(《外科正宗》)加僵蚕、蜈蚣。方药: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或感染邪毒,直窜经络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有素体血虚阴亏,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复多汗出;或接生、护理不慎,产褥用品不洁,产创感染等病史。
2、症状
产后突然口角搐动,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面色苍白;或呈苦笑面容,发热恶寒。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素体血虚阴亏,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复多汗出;或接生、护理不慎,产褥用品不洁,产创感染等病史。
2、症状
产后突然口角搐动,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面色苍白;或呈苦笑面容,发热恶寒。
鉴别诊断
1、产后子痫
产后子痫多发生于产后24小时以内,既往有妊高征病史,临床上患者出现抽搐,同时伴有神昏;而本病多在产后数日后发病,可有产时、产后失血过多或不洁接产史,且出现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状的同时,神志清楚。
2、癫痫
产后发作产妇既往有癫痫病史。
预防
预防措施
产后痉证有轻重之分,若属阴血亏虚,病情较轻,经治疗多可痊愈;若为感染邪毒之产后破伤风,病势险急,难以速效,其发生发展过程甚为迅速,死亡率高,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