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血

产后尿血,中医病名。又名产后溺血。指产后小便色红,血随尿而出,虽尿血而排尿不痛者。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英文名称
治疗
治疗原则
虚热产后尿血,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气虚产后尿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摄。
药物治疗
产后尿血一、辨证要点本病有血虚挟热者,有气虚不摄者,治疗则宜分因论治。虚热产后尿血,证见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气虚产后尿血,证见小便短赤带血,目眩耳鸣,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产后尿血二、治疗原则虚热产后尿血,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气虚产后尿血,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固摄。产后尿血三、证治分类1、气虚不摄主证:小便频数带血,无尿痛及尿道烧灼感,尿色谈红,神疲纳差,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治法:益气摄血,固涩止血。代表方:方用升陷固血汤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山药、白术补气固摄;血色鲜红者,加旱莲草、藕节炭、茜草以清热收涩止血,腰膝酸痛者,加炒杜仲、狗脊、山萸肉、桑寄生以固肾强腰。常用中药:当归、川芎、熟地、白芷、升麻针灸治疗:取肾1瓤气海,命门。用补法,加灸。2、阴虚内热主证:小便短赤带血,尿道灼热,目眩耳鸣,五心烦热,腰腿酸软,盗汗自汗,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代表方:小蓟汤去木通、滑石,加黄芩、麦冬、白茅根清热生津止血。常用中药:小蓟根、生地、赤芍、蒲黄、甘草梢、淡竹叶、灯芯、黄芩、麦冬、白茅根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常由气虚或阴虚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产后小便出血,不痛者为血尿。
诊断依据
产后小便出血,不痛者为血尿。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血淋相鉴别。溺时尿道刺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预防
预防措施
注重孕期及产后的调摄,忌辛辣、油腻之品,适当地食用一些补充气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