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乳汁自出

产后乳汁自出病,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溢出者,称“乳汁自出”。亦称“漏乳”。若乳母身体健壮,气血旺盛,乳汁充沛,乳房饱满,由满而溢,或断乳之时乳汁难断而自出者,不属病态。相当于产后缺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乳头溢液较复杂。若溢出乳汁为血性液,乳房有块者,应警惕乳癌。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双侧乳头或一侧乳头乳汁点滴而下,乳汁清稀或浓稠,渗湿衣衫。乳头未见皲裂,乳房柔软或胀满。
治疗
治疗原则
虚者宜补气摄乳,实者宜清热敛乳。
药物治疗
产后乳汁自出辩证要点本病分虚实两端,应结合乳房有无胀痛、是否柔软及乳汁稀稠辨证。如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者多为气血虚弱;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痛者,多为肝经郁热。产后乳汁自出治疗原则虚者宜补气摄乳,实者宜清热敛乳。产后乳汁自出证治分类1.气虚失摄主要证候:产后乳汁自出,量少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气益血,佐以固摄。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芡实、五味子。方药:人参、黄芪、白术、当归、橘皮、甘草、柴胡、升麻。2. 肝经郁热证主要征候:产后乳汁自出,量多质稠,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敛乳。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蛎。方药: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产后乳汁自出其他疗法针灸疗法:虚证针气海、膻中、足三里,用补法;实证针阳陵泉、行间、支沟,用泻法。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为胃气不固,气虚失摄;或肝经郁热,迫乳外溢。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素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或素性抑郁,五志过极化火。
2、症状
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或挤压而自然溢出。
诊断依据
1、病史
素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或素性抑郁,五志过极化火。
2、症状
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或挤压而自然溢出。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乳泣及闭经泌乳综合征之乳汁自出相鉴别。
1、乳泣为妊娠期间乳汁自然溢出。发生在产前而非产后。
2、闭经泌乳综合征产后停止哺乳仍长时间溢乳,常同时伴有闭经;或非妊娠、非产后 以泌乳与闭经同时出现为特征,与垂体功能异常有关。
预防
预防措施
1、加强产后营养及适当锻炼,促进脾胃健运以补气固摄。
2、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