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产后血崩

产后血崩,中医病名。指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者。又称为“产后暴崩”,“产后崩中”。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昏厥欲脱,神志危机产妇的生命,故为急危重症之一。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出血。

主要病因

气虚、血瘀和产伤

其它名称

产后暴崩、产后崩中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相关中医疾病

产后出血

英文名称

massive postpartum hemorrhag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产科检查

胎盘、胎膜有无缺损;软产道有无损伤;子宫收缩不良,软而大,或硬而疼痛,按之益甚。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以及血小板计数、凝血因子检测等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

3、B型超声检查

有助了解胎盘、胎膜部分残留的情况。

治疗

治疗原则
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日内的阴道大量出血,并以产后24h内出血为主要特点,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治疗时除按虚实辨证论治外,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药物治疗
产后血崩病一、辨证要点辨证时应注意本病主要是指产后7日内的阴道大量出血,并以产后24 h内出血为主要特点,以区别于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病二、治疗原则治疗时按虚实辨证论治,气虚者补气固冲,摄血止崩;血瘀者益气养血,生肌固经;产伤者益气养血,生肌固经;危重者应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血崩病三、证治分类1、气虚型主证: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血色鲜红,头晕目花,心悸怔忡,气短懒言,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舌淡,脉虚数。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崩。代表方:升举大补汤(《傅青主女科》)去黄连,加地榆炭、乌贼骨。常用中药: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炙甘草、升麻、当归、熟地黄、麦冬、川芎、白芷、黄连、黑芥穗变证:若昏不知人,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若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者,宜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2、血瘀型证候: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代表方:化瘀止崩汤(《中医妇科学》)。常用中药:炒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南沙参、当归、川芎、三七粉3、产伤型主证: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下血,血色鲜红,持续不止,软产道有裂伤,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数。治法:益气养血,生肌固经。代表方:牡蛎散(《证治准绳》)。常用中药:煅牡蛎、川芎、熟地黄、茯苓、龙骨、续断、当归、炒艾叶、人参、五味子、地榆、甘草变证:若软产道裂伤,应及时缝合止血,继以中药调治。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常由气虚、血瘀和产伤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素体虚弱,或为多胎、巨大胎儿,或产程进展过快,或滞产、难产,产时感受寒邪。

2、症状

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特别是产后24h内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

诊断依据

1、病史

素体虚弱,或为多胎、巨大胎儿,或产程进展过快,或滞产、难产,产时感受寒邪。

2、症状

新产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特别是产后24h内出血量达到500ml以上。

鉴别诊断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是指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滴不尽者。二者主要从时间和血量上鉴别。产后血崩发生于产褥期,但以新产后24小时内为主而恶露不绝则发生于产后3周以上;产后血崩阴道出血量多势急,而恶露不绝量少势缓,亦有量虽较多,但势并不急者。亦有产后恶露不绝,淋漓不尽,迁延日久,出现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转变为产后血崩者。


预防

预防措施
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使产妇保持安定情绪,避免过度情绪刺激。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