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昏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西医中没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临床中因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或羊水栓塞等病,可与本病互参。是产后危急重症之—,若救治不及时,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主要病因

阴血暴亡,心神失守或瘀血上攻,扰乱心神

其它名称

产后血运

就诊科室

产科、妇科

常见症状

产妇新产之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或晕厥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相关中医疾病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

英文名称

postpartum anemic fainting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产科检查:了解胎膜、胎盘是否完整,子宫收缩情况,有无软产道损伤等征象,观察阴道流血量。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有关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3、其他检查:B超、心电图、心脏功能检测、肾脏功能检测、血压测量等可辅助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血虚气脱者,以益气固脱为主;瘀阻气闭者,以行血逐瘀为主。本病无论虚实都属急危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危及产妇生命。

药物治疗
产后血晕辩证要点产后血晕应根据眩晕的特点及恶露多少等临床表现辨别虚实。虚者为脱证,恶露量多,面色苍白,心悸胸闷,甚则昏厥,目闭口开,手脚冷,一般多见于产后大出血。实者为闭证,恶露量少或不下,面色紫籍,心腹胀痛,神昏口噤,两手握拳。临证时需配合实验室等各项检查,明确病因,分别处理。产后血晕治疗原则产后血晕无论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应予以高度重视,查明原因,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危及产妇生命。中医治疗本病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益气固脱,行血逐瘀。产后血晕证治分类1.血虚气脱证主要证候: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甚则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脚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治法:益气固脱。代表方: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2. 瘀阻气闭证主要征候: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青紫,唇舌紫黯,脉涩。治法:行血逐瘀。代表方:夺命散(《妇人大全良方》)加当归、川芎。方药:没药、血竭。 产后血晕其他疗法针刺治疗:取人中、涌泉、眉心、十宣穴,放血;虚证艾灸百会。

病因

基本病因
导致产后血晕的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多由阴血暴亡,心神失守而发;实者多因瘀血上攻,扰乱心神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产妇既往有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产时软产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或胎盘残留等。

2、症状

产妇新产之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神昏口噤,或晕厥,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诊断依据

1、病史

产妇既往有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或产时软产道裂伤、产 后宫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植入或胎盘残留等。

2、症状

产妇新产之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目眩,不能起坐,神昏口噤,或晕厥,甚则 昏迷不省人事。

鉴别诊断

1、 产后郁冒

虽都可见眩晕症状,但产后郁冒是因产后亡血复汗感受寒邪所致,症见头晕目眩,郁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而产后血晕则多由产后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所致,晕来势急,病情严重,临床诊断时以不省人事,口噤,甚则昏迷不醒为其特点。

2、 产后痉病

口噤不开为二病的相似之处,但产后痉病多由产时创伤,感染邪毒,或产后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所致,其发病时间较产后血晕缓慢,其症状以四肢抽摘,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二者易于鉴别。

3、 产后子痫

虽都可见神志不清,但产后子痫除了产前有头晕目眩、头面及四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以外,尚有典型的抽搐症状,可与产后血晕相鉴别。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多由产后大出血发展而来,因此防治产后大出血是预防产后血晕的主要措施。

1、 注意做好孕期保健。对双胎、多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或有产后出血史、剖宫史者,应严格把好产前检查关,择期住院待产;对胎盘早剥者,应及早处理,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2、 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分娩三个产程。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

如发现软产道损伤等体征,应及时处理。

3、 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

4、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量多,须迅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时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避免产妇情绪激动,并应注意产后饮食调摄,清除其他导致产后血晕的因素,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