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自汗、盗汗

产后自汗、盗汗,中医病名。包括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两种。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寐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汗。自汗、盗汗均是在产褥期内汗出过多,日久不止为特点,统称之产后汗证。气虚、阴虚为本病主因。多由素体虚弱,产后耗气伤血,气虚腠理不密;或阴血骤虚,阳气外越,迫津外泄而致。治疗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检查产后盗汗疑有肺结核者,应进行肺部X线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产后自汗、盗汗,气虚者,治以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者,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敛汗。
药物治疗
产后自汗、盗汗病一、辩证要点本病临床以产后出汗量过多、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据出汗发生时间之不同以分自汗和盗汗。白昼汗多,动则尤甚为气虚自汗;寐中出汗,醒后即止为阴虚盗汗。产后自汗、盗汗病二、治疗原则本病临床以产后出汗量过多、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据出汗发生时间之不同以分自汗和盗汗。白昼汗多,动则尤甚为气虚自汗;寐中出汗,醒后即止为阴虚盗汗。产后自汗、盗汗病三、证治分类1.气虚自汗症主要证候: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有恶风身冷,气短懒言,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表,和营止汗。代表方:黄芪汤。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熟地黄、煅牡蛎、白茯苓、麦冬、甘草、大枣。2. 阴虚盗汗证主要征候:产后睡中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敛汗。代表方: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萸肉、糯稻根。方药:人参、麦冬、五味子。
病因
基本病因
气虚、阴虚为本病主因。多由素体虚弱,产后耗气伤血,气虚腠理不密;或阴血骤虚,阳 气外越,迫津外泄而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注意询问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症状
产后出汗量过多或持续时间长。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者,寐中汗出,醒后自止。
诊断依据
1、病史
注意询问患者平素体质情况,有无结核、贫血等慢性病史。
2、症状
产后出汗量过多或持续时间长。产后自汗者,白昼汗多,动则益甚;产后盗汗 者,寐中汗出,醒后自止。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产后发热、中暑等所致的出汗相鉴别,应结合病史、病情缓急、有无发热等做出 鉴别诊断。
1、产后发热
高热多汗,汗出热退为特征,起病急,病程短。产后自汗、盗汗为汗出过 多而无发热。
2、产后中暑
产时正值炎热酷暑之季,感染暑邪,以骤然高热、汗出、神昏,甚则躁扰 抽搐为特征。产后自汗、盗汗无明显季节性,无发热及神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