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赤带抱轮

赤带抱轮,中医病名。指瞳神周围血丝如带状环绕的疾病。属外障类疾病。症见白睛表层生圆形小疱如玉粒,周围绕以赤脉。多因燥热伤阴,肺失肃降所致。常见于瞳神、黑睛以及白睛深层疾病。

主要病因

燥热伤阴,肺失肃降

其它名称

抱轮红、乌睛赤晕、白睛抱红

就诊科室

眼科

常见症状

白睛表层生圆形小疱如玉粒,周围绕以赤脉

相关中医疾病

泡性结膜炎

治疗

治疗原则
泄热润燥,滋阴降火。
药物治疗
赤带抱轮一、辩证要点1.证属肝胆火盛者,抱轮红赤,羞明流泪,眼痛视昏,可兼见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苔黄舌红,脉弦数。2.证属脾胃积热者,可见目珠疼痛拒按,黄脓自内而生,兼见口干欲饮,大便燥结。甚者则口中有秽气,苔厚黄腻,脉洪数。3.证属肝肾阴虚者,可见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目珠疼痛不适,按痛轻微,黑睛周围隐隐淡红,可伴有瞳神偏侧或干缺,兼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4、气虚风胜者,可见黑睛隐隐淡红,羞明疼痛,时轻时重,眼睫五里,常欲垂闭,头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赤带抱轮二、治疗原则泄热润燥,滋阴降火。赤带抱轮三、证治分类1.肝胆火盛主证:黑睛周围的白睛红赤如环,瞳神紧小,触痛拒按,羞明流泪,怕热喜凉,视力有所下降,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治法:治宜疏风清热,佐以散瘀。代表方:东垣救苦汤。(2)脾胃实热主证:黑睛周围抱轮红赤,后下方黄脓上涌,疼痛流泪,羞明怕热,喜凉拒按,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治宜泻热润燥。代表方:通脾泻胃汤。3.气虚风胜主证:黑眼周围抱轮隐隐淡红,稍有羞明,疼痛不甚,病延日久,时轻时重,眼睫无力,常欲垂闭,舌苔白,质淡,脉虚细。治法:治宜益气扶正,升阳祛风。代表方:助阳和血汤。4.肝肾阴虚主证: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目珠疼痛不适,按痛轻微,黑睛周围隐隐淡红,可伴有瞳神偏侧或干缺,兼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治宜滋阴降火。代表方:知柏地黄汤。

病因

基本病因
因暴怒忿郁,急躁烦劳,而致肝胆火盛,热闭血滞,郁于风轮;或因过食辛辣炙煿,油甘肥腻,致使脾胃积热,蒸灼黄仁,郁热内滞,气血内阻,郁于黑白睛之间而成者;或因形体过劳,七情忧思,房室不节,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升扰于目。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单眼发生,且易反复发作,小儿、成年人皆可发病,但以小儿为多见。

2、患眼隐涩不适,或微有疼痛及畏光,眵泪不多,无碍视力。

3、白睛表层见灰白色,状如玉粒之颗粒,周围绕以赤脉,推之可移,颗粒部位不定,压痛不明显,颗粒一般为1个,重者可多至2个以上。

诊断依据

1、多单眼发生,且易反复发作,小儿、成年人皆可发病,但以小儿为多见。

2、患眼隐涩不适,或微有疼痛及畏光,眵泪不多,无碍视力。

3、白睛表层见灰白色,状如玉粒之颗粒,周围绕以赤脉,推之可移,颗粒部位不定,压痛不明显,颗粒一般为1个,重者可多至2个以上。

鉴别诊断

1、赤丝虬脉

指气轮上长期出现的丝脉赤虬,分布不规则,条缕分明,经久不退。不碍视力。

2、火疳

颗粒色紫红,可融合成片,推之不动,压痛拒按。偶可溃而成漏,常因变生它症而影响视力。

3、凝脂翳

虽有抱轮红赤,但混赤不显,有明显的黑睛生翳,状如凝脂。

4、绿风内障

白睛混赤不显,有明显的瞳神散大不收,眼硬如石,头痛甚剧,视力急降,甚至不辨三光。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