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菌

唇菌,中医病名。是因痰浊邪毒凝聚于唇,逐渐恶变而成。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癌病类疾病。该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唇部恶性肿瘤。
主要病因
其它名称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
药物治疗
1.心睥积热证主证:唇部硬结,逐渐增大,疼痛,妨碍饮食,伴头痛,面赤,口渴口臭,尿黄,大便干结,苔黄,脉洪数。治法:清心泻脾。代表方:泻心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常用中药: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白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2.肾阴虚火旺证主证:唇部肿块溃烂如菜花状,流恶臭血水,疼痛较剧,颏下或颌下有恶核。伴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无力。治法:滋阴降火兼软坚散结。代表方:参见舌象脉象予以方药。
病因
基本病因
心脾有热、肾阴虚火旺。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有唇部白斑、皲裂、唇乳头状瘤等病史。
2、初起时多在下唇出现硬结,微痒不适,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如蚕茧,或似乳头、菌状;继则溃烂疼痛,基底硬,时溢血水,恶臭,溃疡面或结痂,脱落后又生;肿物可扩展至整个唇部,妨碍饮食。
3、可伴颏下、颌下或颈上淋巴结转移性肿块。
诊断依据
1、多有唇部白斑、皲裂、唇乳头状瘤等病史。
2、初起时多在下唇出现硬结,微痒不适,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如蚕茧,或似乳头、菌状;继则溃烂疼痛,基底硬,时溢血水,恶臭,溃疡面或结痂,脱落后又生;肿物可扩展至整个唇部,妨碍饮食。
3、可伴颏下、颌下或颈上淋巴结转移性肿块。
鉴别诊断
1、茧唇
以口唇肿起,皮白皱裂形如蚕茧,溃烂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唇癌,为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唇湿
仅唇红部红斑脱屑, 干燥皲裂,无溃烂、基底硬结等表现。
预防
预防措施
1、及早治疗口唇白斑、疣赘及皲裂,
2、戒烟,避免使用烟嘴、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