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登豆疮

登豆疮,中医病名。是指因表虚里实,毒热入于营血所致的皮肤病。临床以皮肤大片潮红,出现群集性帽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妊娠妇女。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疱疹样脓疱病。

主要病因

表虚里实,毒热入于营血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皮肤大片潮红,出现群集性帽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

相关中医疾病

疱疹样脓疱病

英文名称

impetigo herpetiformis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实证给予清热凉血解毒;虚证给予益气养阴。
药物治疗
登豆疮病辩证要点本病从虚实辩证。入营血实证表现为群集性脓疱,基底潮红,伴高热寒战,小便短赤。虚证表现为无新脓疱发生,皮损淡红,脱屑,气短乏力。登豆疮病治疗原则本病实证给予清热凉血解毒;虚证给予益气养阴。登豆疮病证治分类热入营血证证候:群集性脓疱,基底潮红,伴高热寒战,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方药:解毒凉血汤加减常用药: 犀角、生地炭、 双花炭、 莲子心、 白茅根、 花粉、紫花地丁、生栀仁、 蚤休、 生甘草、川黄连、 生石膏。
其他治疗

1、三黄洗剂、黄柏搽剂(黄柏溶液、麻油、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磺酸钠、吐温-80、尼泊金),外搽。

2、脓疱初起,以清凉膏(石灰、麻油),外涂;疱液干涸、脱皮,以甘草油(甘草、麻油、人中黄),清洗。

3、可选用强的松、甲砜霉素、秋水仙碱、氨苯砜等,内服。

病因

基本病因
因表虚里实,毒热入于营血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发生在妊娠后期,分娩后可自然痊愈。发疹前常先有高热。

2、好发于腋下、腹股沟等皱襞部位,可泛发全身,可累及粘膜。

3、皮损为在大片潮红的基础上发生浅在性小脓疱,可互相融合成脓湖状,一批干涸结痂,又可出现新的一批脓疱或形成多环状。

4、急性发作时多伴高热,寒战等症。

5、未破脓疱液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

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妊娠后期,分娩后可自然痊愈。发疹前常先有高热。

2、好发于腋下、腹股沟等皱襞部位,可泛发全身,可累及粘膜。

3、皮损为在大片潮红的基础上发生浅在性小脓疱,可互相融合成脓湖状,一批干涸结痂,又可出现新的一批脓疱或形成多环状。

4、急性发作时多伴高热,寒战等症。

5、未破脓疱液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

鉴别诊断

1、妊娠疱疹

多发于妊娠中期,皮损呈多形性,以水疱为主,少见脓疱,剧痒,无全身症状,不影响妊娠。

2、角质层下脓疱病

常伴有小水疱,无全身症状,组织病理检查为角质层下脓疱。

预防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

2、少吃辛辣厚味的食品,少吃奶粉或奶制品。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