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毒蛇咬伤

毒蛇咬伤,中医病名。是指被毒蛇咬伤,毒汁经创口侵入营血、内犯脏腑所致。以伤处红肿麻木作痛,全身出现寒热、呕恶、头痛、眩晕,甚至出血、神昏抽搐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多见。与西医病名相同。本病若早期治疗,一般可痊愈。若拖延治疗或病情严重者,可伴有肢体瘫痪、休克、昏迷、惊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主要病因

毒蛇咬伤,毒汁经创口侵入营血、内犯脏腑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常见症状

伤处红肿麻木作痛,全身出现寒热、呕恶、头痛、眩晕,甚至出血、神昏抽搐

相关中医疾病

毒蛇咬伤

英文名称

venomous snake bite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尿常规及24小时尿量;血液生化检查,注意观察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血钾、尿素氮、肌酐及肝功能等指标。另外应注意观察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有无异常。

治疗

治疗原则
毒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疾患,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和处理,对其病情转归和预后影响很大,尤其是咬伤早期。内外并治、排毒解毒、防毒内陷扩散为本病治疗宗旨。
药物治疗
毒蛇咬伤辩证要点本病应从表里辩证。局部不红不肿、不出血,疼痛轻微,感觉麻木,眼睑下垂,复视,张口困难,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呼吸急促,脉沉伏迟弱,应考虑为风毒炽盛,以表证为主;伤口疼痛剧烈,出血,皮肤有血泡瘀斑,伤肢水肿明显,内脏、五官出血,发热,少尿或无尿,心悸头晕,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或结代,应考虑为火毒炽盛,以里证为主。毒蛇咬伤治疗原则本病若风毒炽盛证,宜疏风解毒;若火毒炽盛证,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风火热毒证,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毒蛇咬伤证治分类1.风毒证主证:伤口不红不肿不痛,有麻木感,头晕,眼花,嗜睡,严重者呼吸困难,四肢麻痹,张口困难,眼睑下垂,神志模糊;舌红,苔薄白,脉弦数。治法:祛风解毒,活血通络。代表方:活血驱风解毒汤加减。常用药:当归、川芎、红花、威灵仙、白芷、防风、僵蚕、七叶一枝花、半边莲、地丁。2.火毒证主证:局部肿胀疼痛,渗血,或有水疱、血疱、瘀斑,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可见恶寒发热,口干。烦躁胸闷,心慌,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活血。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3.风火毒证主证:局部红肿明显,伤口剧痛,或有水疱、血疱、瘀班,局部溃烂,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恶寒发热,大便干,小便短赤,严重者烦躁抽搐,神志模糊;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代表方: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五虎追风散三方合用。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4.蛇毒内陷证主证:毒蛇咬伤后误治失治,寒战高热,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甚至神昏谵语,呼吸困难,伤口由红肿突然变为紫暗或紫黑,肿势散漫;舌红绛,脉细数。治法:解毒祛风,活血开窍。方药: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常用药:犀角、生地、玄参、竹叶心、麦冬、银花、连翘、黄连、丹参。
其他治疗

1、初起

被毒蛇咬伤后应就地取材,尽快结扎。同时可以外敷清热解毒的草药,如半边莲、蒲公英、芙蓉叶等,适用于肿胀较重者,可选择1-2种捣烂敷于伤口周围肿胀部位。或用蛇伤外敷散(经验方)外敷,由七叶一枝花、雄黄、五灵脂、天南星、川芎、黄柏、白芷、明矾、芒硝等9种药物组成。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法:将上药研成粉末,醋调外搽患处,每日3次。适应于毒蛇咬伤致局部肿痛者,但局部溃烂严重者禁用。

2、溃后

后期形成的蛇伤溃疡宜扩创引流,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待脓净后改用生肌玉红膏掺生肌散外敷。

病因

基本病因
蛇毒系风、火二毒。风者善行数变,火者生风动血、耗伤阴津。风毒偏盛,每多化火;火毒炽盛,极易生风。风火相煽则邪毒鸱张,必客于营血或内陷厥阴,形成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诊断

诊断原则

毒蛇咬伤属于急症,必须迅速做出诊断,否则贻误病人的救治时机,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毒蛇咬伤患者的诊断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病史

(1)咬伤的时间询问病人被蛇咬伤的具体日期、时间、治疗经过。

(2)咬伤的地点及蛇之形态根据不同蛇类活动的地点,结合患者所诉蛇之形态,协助判断蛇之所属。如能带蛇前来就诊,诊断依据则更为可靠。

(3)咬伤的部位注意蛇咬伤部位并与其他因皮炎、疖肿、外伤所致的皮损区别开。病人神志清楚时,问诊一般不难;如病人神志不清,或有些蛇咬伤局部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分辨伤口准确部位,以致局部处理不彻底。此外还应注意了解局部伤口在自救互救过程中做过什么方式的处理。

(4)宿因应着重询问伤者是否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史,特别应询问是否有肝炎、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等。若合并这类疾病,往往预后不好。

2、局部症状

被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有较大而深的毒牙痕,这往往是判断的重要依据。不同毒蛇咬伤的牙痕各有特点。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微痛,甚至麻木,常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但所导向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肿胀、起水疱,所属淋巴管、淋巴结发炎,有的伤口短期内坏死形成溃疡;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后即感疼痛,且逐渐加重,伴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迅速红肿,可扩展至整个肢体,常有水疱,严重者伤口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有相应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

3、全身症状

(1)神经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害,多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有头晕、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言语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脉象迟弱或不整、血压下降,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血循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受损害,出现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和/或内脏出血(尿血、血红蛋白尿、便血、魈血和/或吐血),继而可以出现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循环衰竭。

(3)混合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血循环系统的损害,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瞳孔缩小,肝大,黄疽等,脉象迟或数;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衰竭及呼吸停止。

诊断依据

毒蛇咬伤属于急症,必须迅速做出诊断,否则贻误病人的救治时机,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毒蛇咬伤患者的诊断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病史

(1)咬伤的时间询问病人被蛇咬伤的具体日期、时间、治疗经过。

(2)咬伤的地点及蛇之形态根据不同蛇类活动的地点,结合患者所诉蛇之形态,协助判断蛇之所属。如能带蛇前来就诊,诊断依据则更为可靠。

(3)咬伤的部位注意蛇咬伤部位并与其他因皮炎、疖肿、外伤所致的皮损区别开。病人神志清楚时,问诊一般不难;如病人神志不清,或有些蛇咬伤局部症状不明显,往往不易分辨伤口准确部位,以致局部处理不彻底。此外还应注意了解局部伤口在自救互救过程中做过什么方 式的处理。

(4)宿因应着重询问伤者是否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疾病史,特别应询问是否有肝炎、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等。若合并这类疾病,往往预后不好。

2、局部症状

被毒蛇咬伤后,患部一般有较大而深的毒牙痕,这往往是判断的重要依据。不同毒蛇咬伤的牙痕各有特点。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微痛,甚至麻木,常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及时处理,但所导向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肿胀、起水疱,所属淋巴管、淋巴结发炎,有的伤口短期内坏死形成溃疡;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后即感疼痛,且逐渐加重,伴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迅速红肿,可扩展至整个肢体,常有水疱,严重者伤口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有相应的淋巴结肿大和触痛。

3、全身症状

(1)神经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害,多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有头晕、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等;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言语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脉象迟弱或不整、血压下降,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血循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血液系统受损害,出现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和/或内脏出血(尿血、血红蛋白尿、便血、魈血和/或吐血),继而可以出现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循环衰竭。

(3)混合毒的毒蛇咬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和血循环系统的损害,出现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酸痛,瞳孔缩小,肝大,黄疽等,脉象迟或数;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衰竭及呼吸停止。

鉴别诊断

1、无毒蛇咬伤

咬伤处仅有多数细小呈弧形排列的牙痕,局部仅有轻微疼痛与肿胀,无全身明显中毒症状。

2、蜂螯伤

一般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多无全身症状,数小时后即自行消退。若被成群蜂螫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3、蜈蚣咬伤

螫伤部位的皮肤出现两个瘀点,周围呈水肿性红斑。常继发淋巴结和淋巴管炎,自觉剧痛和刺痒,严重者可并发全身性中毒症状。

预防

预防措施

1、宣传普及毒蛇咬伤的预防知识,让群众了解和掌握毒蛇的活动规律,特别是毒蛇咬伤 后的自救方法。

2、饮食上忌辛辣、燥热、肥甘厚味之品,忌饮酒,保持二便通畅。

3、对于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应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

4、咬伤初期应嘱患者抬高患肢,避免走动,以防毒液扩散。病情好转时患肢应适当抬高,以利于消肿,外敷药物不要遮盖伤口。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