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顿咳

顿咳,中医病名。是指小儿时期感受时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本病因其咳嗽特征又名顿呛、顿嗽、鹭鸶咳;因其具有传染性,故又称天哮呛、疫咳。顿咳好发于冬春季节,以5岁以下小儿最易发病,年龄愈小,则病情大多愈重,10岁以上则较少罹患。病程愈长,对小儿身体健康影响愈大,若不及时治疗,可持续2-3个月以上。典型的顿咳与西医学百日咳相符。

主要病因

外感时行邪毒

其它名称

顿呛、顿嗽、鹭鸶咳、天哮呛、疫咳

就诊科室

小儿科

常见症状

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

相关中医疾病

百日咳

英文名称

whooping cough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初咳期及痉咳期白细胞总数可高达(20-40)×109/L,淋巴细胞占0.6-0.7。

2、细菌培养

鼻咽拭子培养法和咳碟法作细菌培养,有百日咳嗜血杆菌生长。

3、血清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血清中特异性lgM抗体,可用于早期诊断。

4、补体结合试验

用于回顾性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病机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故其治法重在化痰清火、泻肺降逆。初咳期以辛温散寒宣肺、疏风清热宜肺为治法;痉咳期以化痰降气、泻肺清热为治法;恢复期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为治法。本病主证虽呛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涩之药,以防留邪为患。痉咳期不可早用滋阴润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迁延难愈。
药物治疗
顿咳辨证要点顿咳辨证大体可按初咳、痉咳及恢复三期分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阻,性质有寒热差异。初咳期邪在肺卫,属表证,咳嗽痰白者为风寒;咳嗽痰黄者为风热。痉咳期邪郁肺经,属里证,痉咳痰稀为痰湿阻肺;痉咳痰稠为痰火伏肺。恢复期邪去正伤,多虚证,呛咳痰少粘稠为肺阴不足;咳而无力,痰液稀薄为肺脾气虚。顿咳治疗原则本病主要病机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故其治法重在化痰清火、泻肺降逆。初咳期以辛温散寒宣肺、疏风清热宜肺为治法;痉咳期以化痰降气、泻肺清热为治法;恢复期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为治法。本病主证虽呛咳不已,但不可妄用止涩之药,以防留邪为患。痉咳期不可早用滋阴润肺之品,以防痰火不清,病程迁延难愈。顿咳分证论治1、邪犯肺卫证候:鼻塞流涕,咳嗽阵作,咳声高亢,2-3天后咳嗽日渐加剧,日轻夜重,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此证见于初咳期,为时约1周左右。治法:疏风祛邪,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加味。常用药:麻黄、杏仁、甘草、苏叶、百部、陈皮、半夏、胆星、枳壳。2、痰火阻肺证候: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连续,日轻夜重,咳后伴有深吸气样鸡鸣声,吐出痰涎及食物后,痉咳得以暂时缓解。有些外因,如进食,用力活动,闻刺激性气味,或情绪激动时常易引起发作。轻则昼夜痉咳5-6次,重症多达40—50次。伴有目睛红赤,两胁作痛,舌系带溃疡。舌红,苔薄黄,脉数。治法:泻肺清热,涤痰镇咳。方药: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浙贝母、葶苈子、苏子、杏仁、半夏、黄连、山栀。3、气阴耗伤证候:痉咳缓解,仍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声音嘶哑,伴低热,午后颧红、烦躁,夜寐不宁,盗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表现为:咳声无力,痰白清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纳差食少,自汗或盗汗,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药:沙参麦冬汤,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生甘草、桔梗、杏仁、百合、款冬花、生地、地骨皮、浮小麦、牡蛎、胖大海、麻仁、全瓜蒌。

流行病学

好发人群
5岁以下小儿

病因

基本病因
顿咳是由外感时行邪毒侵入肺系,夹痰交结气道,肺失肃降所致。

诊断

诊断原则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触史。

2、本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几个特殊症状、体征。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阵发性痉咳,咳嗽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日轻夜重;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

(1)初咳期 

从起病至发生痉咳,约7-10天。病情类似感冒,可有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2-3天后热退,鼻塞流涕渐减,而咳嗽日渐加重,由声咳渐转阵发性连续咳嗽,夜间为重。

(2)痉咳期 

持续2-4周或更长。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剧烈咳嗽,咳后伴鸡鸣样吸气声。如此反复,患儿表情痛苦,颜面红紫,涕泪交加,舌向外伸,舌下破溃,最后咳出大量粘痰并吐出胃内容物,咳嗽暂缓。痉咳日轻夜重,每因情绪激动、进食等因素而诱发。新生儿和婴儿常无典型痉咳,而表现为窒息发作,抽痉,面唇青紫等危症。

(3)恢复期 

痉咳消失至咳嗽止,约2-3周。本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观察几个特殊的症状表现:痉挛性咳嗽,及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对于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日轻夜重者,应高度怀疑本病。

诊断依据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未接种百日咳疫苗,有百日咳接触史。

2、本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几个特殊症状、体征。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阵发性痉咳,咳嗽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日轻夜重;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

(1)初咳期 

从起病至发生痉咳,约7-10天。病情类似感冒,可有发热、咳嗽、流涕及喷嚏等。2-3天后热退,鼻塞流涕渐减,而咳嗽日渐加重,由声咳渐转阵发性连续咳嗽,夜间为重。

(2)痉咳期 

持续2-4周或更长。咳嗽呈阵发性、痉挛性剧烈咳嗽,咳后伴鸡鸣样吸气声。如此反复,患儿表情痛苦,颜面红紫,涕泪交加,舌向外伸,舌下破溃,最后咳出大量粘痰并吐出胃内容物,咳嗽暂缓。痉咳日轻夜重,每因情绪激动、进食等因素而诱发。新生儿和婴儿常无典型痉咳,而表现为窒息发作,抽痉,面唇青紫等危症。

(3)恢复期 

痉咳消失至咳嗽止,约2-3周。本病的临床诊断应注意观察几个特殊的症状表现:痉挛性咳嗽,及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对于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日轻夜重者,应高度怀疑本病。

鉴别诊断

支气管炎与肺炎 

有时也可有痉挛性咳嗽,但多在起病后几日内出现,咳后无鸡鸣样吸气声;肺炎患儿无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肺部有中细湿啰音,胸片有肺部炎性改变。

预防

预防措施

1、预防

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发现百日咳患儿,及时隔离4-7周。与百日咳病儿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并服中药预防,如鱼腥草或鹅不食草,任选一种,15-20g,水煎,连服5天

2、护理

患儿居室空气新鲜,但又要防止受凉,避免烟尘、异味刺激,诱发痉咳。患儿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防止精神刺激、情绪波动。饮食富营养易消化,避免煎炸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防止剧咳时呕吐。幼小患儿要注意防止呕吐物呛人气管,避免引起窒息。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