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赤疮痍

风赤疮痍,中医病名。是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客于胞睑所致。以胞睑皮肤红肿疼痛,起丘疹、水泡、脓疮、溃烂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类似似于西医学的病毒性睑皮炎、过敏性睑皮炎等。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和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主要病因
发病部位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英文名称
检查
1、眼部检查
眼睑皮肤红赤如涂朱砂、微肿,并见水泡及黏液渗出,结痂。如为带状疱疹所致,则在患侧眼睑、额部皮肤及头皮出现成簇的水泡,其分布不超过鼻中线;如为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胞睑或额部皮肤出现团簇水泡,数日后水泡化脓,或可破溃糜烂、结痂;同侧耳前可扪及肿核。病变还可累及黑睛,形成翳障。
2、实验室检查
渗液涂片或病毒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治疗
清热泻火解毒。
1、滴滴眼液
滴0.1%阿替洛韦滴眼液,每日4-6次,以预防或治疗黑睛生翳。
2、涂眼药膏
患部可涂3%阿替洛韦眼膏,或睡前涂于眼内。
3、药物敷
取六神丸和云南白药等份,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或用青黛膏外涂。若有溃烂者,可用0.5%新霉素溶液或抗病毒类滴眼液湿敷,每日3-4次。
4、外洗
可用地肤子、苦参、蛇床子、蒲公英各30g煎水滤去药渣,取液待凉外洗,每日2-3次。
病因
症状
发病前数日患者可有额、颞、腮等部灼痛感,继之眼睑皮肤瘙痒、灼热、刺痛及生水疱。
诊断
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
2、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生水疱,溃破糜烂。
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
2、胞睑皮肤红赤如朱,生水疱,溃破糜烂。
本病应与睑弦赤烂相鉴别。二者均有红赤湿烂等症,但睑弦赤烂病变仅局限于睑弦或眦部睑弦,不波及眼睑皮肤;风赤疮痍则以眼睑及颜面皮肤病变为主。
预防
1、平素注意增强体质,精神舒畅,避免过劳及感冒。
2、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3、尽量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切忌搔抓揉搓,以免变生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