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风瘙痒

风瘙痒,中医病名。是一种无明显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的皮肤病,亦称痒风。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等继发性损害。临床上有局限性、泛发性两种。局限性者以阴部、肛门周围最为多见,泛发性者可泛发全身。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皮肤瘙痒症。

主要病因

风热血热,蕴于肌肤;气血亏虚,生风化燥;湿热内蕴,郁于皮肤 

其它名称

痒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常见症状

皮肤阵发性瘙痒,搔抓后常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和苔藓样变

相关中医疾病

皮肤瘙痒症

英文名称

pruritus

治疗

治疗原则

尽可能去除一切可疑致病因素。中医治疗以祛风清热凉血为主,并发内部疾病时宜标本兼顾,釆用内外兼治方法。

药物治疗
风瘙痒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祛风清热凉血为主,并发内部疾病时,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标本兼顾、内外兼治的方法。风瘙痒证治分类1. 风热血热证证候:青年患者多见,病属新起,症见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皮肤抓破后有血痂;伴心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方药: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白芍、川芎。2.湿热蕴结证证候: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伴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分析: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肌肤,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故见皮肤瘙痒不止,抓破后脂水淋漓;肝胆实热则口苦口干,胸胁闷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治法:清热利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3.血虚肝旺证证候:以老年人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抓破后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辨证分析:年老气血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皆可致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见皮肤干燥、瘙痒;病程较长,反复搔抓,故抓破后血痕累累;血虚肝旺则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舌红、苔薄、脉细数或弦数为血虚肝旺之象。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药:地黄饮子、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黄芪。
其他治疗

1、中药熏洗

治疗适用于无明显抓痕、血痂及皮疹无渗出的患者。采用当归、丹参、鸡血藤、白鲜皮、连翘等养血活血、解毒止痒的中药煎剂对皮损部位进行熏洗,每日1次,每次15分钟。

2、中药蒸汽

治疗适用于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的患者。采用当归、丹参、生地黄、火麻仁、地骨皮、白鲜皮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润肤作用的中药煎剂熏蒸皮损,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3、中药涂擦

治疗适用于皮肤干燥者。可用黄连膏等外擦,以润肤止痒。

4、中药封包

治疗用于皮肤干燥、脱屑者。用黄连膏外搽皮肤干燥处,用保鲜膜将皮肤封包40分钟,加强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保持皮肤水分,以润肤止痒。

病因

基本病因

禀赋不耐,血热内蕴,外感之邪侵袭,则易血热生风,因而致痒;久病体弱,气血亏虚,风邪乘虚外袭,血虚易生风,肌肤失养而致本病;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或饮酒,损伤 脾胃,湿热内生,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本病。

诊断

诊断原则

1、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人,多见于冬季,少数也有夏季发作者。

2、主要表现为瘙痒剧烈,常呈阵发性,以夜间为著。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患处皮肤常伴抓痕、血痂,也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

3、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前者见于因皮肤干燥引起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与季节关系明显的季节性瘙痒症;后者见于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等。

诊断依据

1、好发于老年及青壮年人,多见于冬季,少数也有夏季发作者。

2、主要表现为瘙痒剧烈,常呈阵发性,以夜间为著。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患处皮肤常伴抓痕、血痂,也可有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

3、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全身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前者见于因皮肤干燥引起的老年性皮 肤瘙痒症,与季节关系明显的季节性瘙痒症;后者见于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等。

鉴别诊断

1、虱病

虽有全身皮肤瘙痒,但主要发生在头部、阴部,并可找到成虫或虱卵,有传染性。

2、疥疮

好发于皮肤皱褶处,皮疹以针尖大小丘疹为主,隧道一端可挑出疥螨。

预防

预防措施

1、忌饮酒类,少食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多食蔬菜水果。

2、避免用搔抓、摩擦或热水烫洗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澡。

3、内衣应柔软宽松,宜穿棉织品或丝织品,不宜穿毛织品。

4、平素调畅情志,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