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蛰伤

蜂蛰伤,中医病名。是被蜂尾螫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所致。局部出现红肿刺痛,甚或有头晕恶心等症的中毒性疾病。与西医病名相同。被少数蜂蜇,一般无全身症状。若被多数蜂蜇,可产生大面积肿胀,偶可引起组织坏死,重者出现恶心、无力、发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黄蜂蜇伤,可导致休克,昏迷,抽搐,心脏和呼吸麻痹等,可致死亡。
主要病因
就诊科室
常见症状
相关中医疾病
治疗
治疗原则
以外治为主要治疗原则,症状严重者,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物治疗
蜂蛰伤治疗原则以外治为主要治疗原则,症状严重者,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蜂蛰伤证治分类火毒证主证:局部肿胀疼痛,渗血,或有水疱、血疱、瘀斑,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细弱,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治法:泻火解毒,凉血活血。代表方:五味消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病因有火毒入侵,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局部肿胀疼痛。
诊断
诊断原则
1、多发生在暴露部位。
2、皮损为瘀点、丘疱疹或风团,甚则为一片潮红或肿胀,往往有水疱、大疱形成。
3、自觉疼痛、瘙痒、灼热。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细弱,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暴露部位。
2、皮损为瘀点、丘疱疹或风团,甚则为一片潮红或肿胀,往往有水疱、大疱形成。
3、自觉疼痛、瘙痒、灼热。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细弱,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
预防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周围杂草。
2、野外工作时,应掌握蜂的生活习性,应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