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黄耳伤寒

黄耳伤寒,中医病名。是由脓耳而引发的以耳内流脓、寒战高热、头痛神昏、项强抽搐为主要特征的危重病证。本病若治之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西医学的耳源性颅内并发症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主要病因

脓耳邪毒壅盛,热入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常见症状

耳内流脓、寒战高热、头痛神昏、项强抽搐

相关中医疾病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英文名称

high fever otitis media,cold-attack due to purulent ear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耳部检查

可见耳内流脓不畅,脓液污秽味臭,鼓膜松弛部或边缘性穿孔,透过穿孔 或可见豆腐渣样物。

2、其他

影像学检查显示颞骨骨质破坏及颅脑占位病灶;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测定、眼底检查、血培养、定位体征对分析发生变证的部位及类型有参考价值。

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黄耳伤寒发病原因,采用清营凉血、清心开窍、镇肝息风、泄热解毒为内治法;必要时配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黄耳伤寒辩证要点脓毒流窜入里,故耳痛剧烈,脓液反而减少;热毒炽盛,入于营血,邪正相搏则憎寒壮热、头痛如劈;火毒上逆,则呕吐项强;营气通于心,热毒入营,心神被扰故心烦躁扰;舌质红绛少苔为热伤营阴之证。脓毒深陷,犯于心包,神明被扰,故见于头痛、呕吐、嗜睡、神昏、谵语;邪热闭于体内,故见高热不退;舌质红绛,脉细数为心营热盛之证。邪毒内陷上逆,见于耳痛头痛剧烈;热毒炽盛,故高热;热扰心神,则神志昏迷;热极动风,则手足躁动、筋脉拘急、四肢抽搐;风痰阻络则见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为热盛阴伤。黄耳伤寒治疗原则根据黄耳伤寒发病原因,采用清营凉血、清心开窍、镇肝息风、泄热解毒为内治法;必要时配合手术治疗。黄耳伤寒证治分类(一)脓毒走窜,热入营血症状:耳内流脓臭秽,突然脓液减少,耳痛剧烈;可伴头痛如劈,项强,呕吐,憎寒壮热,心烦躁扰,但神志尚清。舌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清营凉血,泄热解毒。方药:清营汤加减。常用药:犀角、生地、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二)脓毒深陷,热入心包症状:耳内流脓臭秽,耳痛;可伴头痛剧烈,高热不退,颈项强直,呕吐、嗜睡,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脉细数。治法:清心开窍,泄热解毒。方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常用药:(清宫汤)犀角、生地、玄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连翘。(安宫牛黄丸)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栀子、雄黄、黄芩、珍珠、冰片、麝香、金箔衣。(紫雪丹)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麝香、朱砂。(至宝丹)乌犀、朱砂、雄黄、玳瑁、琥珀、麝香、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三)脓毒炽盛,热极动风症状:臭秽脓汁自耳内流出,多伴发耳痛;全身可见剧烈头痛,高热,手足躁动,颈项强直,甚则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甚或肢软偏瘫。舌质红绛而干,脉弦数。治法:泄热解毒,镇肝息风。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常用药:羚羊角、桑叶、贝母、生地、钩藤、菊花、茯神、白芍、甘草、竹茹。
其他治疗

1、清除脓液

耳窍有脓,须先行清洁,以清除脓液,保持引流通畅,有助于以滴耳法或吹药法进行治疗。一般可用3%双氧水洗涤耳道,也可用负压吸引的方法清除脓液。

2、滴耳

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药液滴耳。

3、吹药

此法可用于鼓膜穿孔较大者,一般用可溶性药粉吹布患处。吹药前应先清除耳道积脓及残留的药粉。吹药时用喷粉器将药粉轻轻吹入,均匀散布于患处,每日1-2次,严禁吹入过多造成药粉堆积,妨碍引流。鼓膜穿孔较小或引流不畅时,不宜用药粉吹耳。

4、手术治疗

行根治性中耳乳突手术,彻底清除脓耳病灶。

病因

基本病因

脓耳日久病深,邪毒稽留耳窍,浸渍腐蚀骨质,渐成缝隙暗道。若流脓不畅,或复感外邪,脓毒炽盛,脓汁沿腐骨裂隙流窜于耳窍之外,以致邪毒深陷,入于营血,闭阻心包,引动肝风而为病。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既往有脓耳病史,近期有脓耳急性发作史。

2、临床症状

脓耳病程中出现剧烈耳痛及头痛,呕吐呈喷射状,寒战高热,项强,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抽搐、肢瘫等表现。

诊断依据

1、病史

既往有脓耳病史,近期有脓耳急性发作史。

2、临床症状

脓耳病程中出现剧烈耳痛及头痛,呕吐呈喷射状,寒战高热,项强,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抽搐、肢瘫等表现。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相鉴别。

1、流行性脑膜炎

有流行季节性和地区性,脑脊液检查为脑膜炎双球菌,一般无脓耳病史。在流脑的非流行季节,如遇脑膜炎病人,应提高警惕,详查耳部。

2、结核性脑膜炎

有结核病史,脑脊液检查为结核杆菌,X线胸片可发现肺结核。

3、脑肿瘤

病程发展慢,一般无脓耳病史,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诊。

预防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脓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本病变化迅速而危重,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生命体征稳定,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以使病情转轻向好。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