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512药品信息查询平台

积聚

积聚,中医病名。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西医学中,凡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多属“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积聚的病位主要在于肝脾。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主要病因

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寒邪内犯,及它病之后,肝脾受损

发病部位

肝、脾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相关中医疾病

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块

英文名称

abdominal mass,amassment and accumulation

检查

实验室检查

瘕聚多属于空腔脏器胃肠的炎症、痉挛、梗阻等病变。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大致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配合腹部X片、B超等检查。症瘕多为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增生型肠结核,必须结合B超、CT、MRI、X片、病理组织活检及有关血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如积块日趋肿大,坚硬不平,应排除恶性病变。

治疗

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药物治疗
积聚辨证要点积聚的辨证必须辨其虚实之主次。聚证多实证。积证初起,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中期,积块较硬,正气渐伤,邪实正虚;后期日久,瘀结不去,则以正虚为主。积聚治疗原则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积聚证治分类(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症状: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逍遥散、木香顺气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2.食滞痰阻证症状: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等。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方药:六磨汤加减。常用药:大黄、槟榔、枳实、沉香、木香、乌药。(二)积证1.气滞血阻证症状: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等。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常用药:柴胡、青皮、川楝子、丹参、延胡索、蒲黄、五灵脂。2.瘀血内结证症状: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香附、乌药、陈皮、人参、白术、黄精、甘草。3.正虚瘀结证症状: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地黄、川芎、三棱、莪术、阿魏、瓦楞子、五灵脂、香附、槟榔。积聚其他疗法针灸疗法主穴:肝俞、脾俞、期门、章门、中脘。配穴:肝气郁结加膻中、太冲、阳陵泉;食滞痰阻加下脘、丰隆;气滞血阻加太冲、血海、三阴交;瘀血内结加合谷、血海、三阴交;正虚瘀结加胃俞、足三里。操作:丰隆、胃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余穴用泻法。

病因

基本病因

1、情志失调 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脏腑失和,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日积月累,可形成积聚。

2、 饮食所伤 酒食不节,饥饱失宜,或恣食生冷肥甘,脾胃受损,运化失健,水谷精微不布,食滞湿浊凝聚成痰,或食滞、虫积与痰气交阻,气机壅结,则成聚证。

3、感受寒邪 寒邪侵袭,脾阳不运,湿痰内聚,阻滞气机,气血瘀滞,积聚乃成。亦有外感寒邪,复因情志内伤,气因寒遏,脉络不畅,阴血凝聚而成积。

4、病后所致 黄疸、胁痛病后,湿浊留恋,气血蕴结;或久疟不愈,湿痰凝滞;或感染虫毒,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或久泻、久痢之后,脾气虚弱,营血运行涩滞,均可导致积聚的形成。

诊断

诊断原则

1、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诊断依据

1、腹腔内有可扪及的包块。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黄疸、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史。

鉴别诊断

1、 积聚与痞满

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2、 症积与瘕聚

症就是积,症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预防

预防措施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冷暖,条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预防积聚的重要措施。此外,在血吸虫流行的区域,要杀灭钉螺,整治疫水,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受虫毒。黄疸、疟疾、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余邪,舒畅气机,条肝运脾,防止邪气残留,气血郁结成积。积聚兼有气血损伤者,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补养气血,易于康复。
Copyright © www.bai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3008180号-1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